初中和平作文如何写?( 四 )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美国采访人员罗森塔尔,进入这座恐怖的人间地狱 。
二、文章主体分析
请大家思考一下,罗森塔尔带我们都参观了奥斯维辛的哪些地方?主要集中在哪几个自然段?
明确:第7—15自然段;毒气室——焚尸炉——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 。是作者亲自参观这些地方吗?如果不是,采访人员的眼光又是落在什么上面的?作者并未直接描写集中营那些残酷的遗迹,而是将眼光转移到了其它参观者身上,参观游览的主体实际上是其它游客,采访人员正是通过观察他们的感受和反应来感染读者的 。
参观者参观时的感受和反应如何?(让学生在原文中找并划出来 。)
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想象成了现实——“布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看见试验室时——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羞红了脸的”
参观纪念长廊时——沉思
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
读到这,大家有什么感受?
恐怖,发抖,惊惧,窒息,(原文的语言,也是我们大家的感受)压抑,沉重??
如果直接描写作者所见所感,好不好?
不好 。写参观者的感受和反应,就更具广泛性,这当中自然也就包含了作者的感受和反应,说明奥斯威辛集中营遗迹召唤起所有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同时,这比直接描写作者所见所感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前以色列总理拉宾的和平宣言:
“几万个示威者的喊叫,还远不如一个痛哭儿子战死的母亲的眼泪给我的震撼??”
三、文章细节分析
我读这篇文章时,不只读参观者的感受和反应时有沉重、压抑的感受,就是读整篇文章都有这种感受,大家看是不是这样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1、我们来看第一自然段:“波兰布热金卡电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感觉?有同学答美好、幸福、安宁、安谧??
我好象没有这种感觉,有没有其他同学有不同的观点?
沉重、可怕 。
对,是沉重、可怕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有同学念第二自然段:“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 。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 。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