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读后感怎么写?( 十 )


无论是如送鞭炮的激发者还是提供大餐的服务者,教师自身的学识与素养、能力与眼界都必须达到一定高度 。美国教师弗兰克·迈考特所著《教书匠》里描述的那个为人诚实、勇于创新、崇山自由的迈考特老师是我所推崇的教师模样 。
学生的位置 。
学生代表的是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未来,自然是教育环节中最受“保护”的一方,继往开来就是他们的使命 。学生对于接受教育这件事要有清醒的认识,无论是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还是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其理论的提出都是基于时代的发展需要 。因此,学生要明确接受教育是生存需要,也是进化需要 。
家长的位置 。
无论是基于对人自身发展的需要的认识,还是功利主义的追求,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将孩子送到学校那样简单,而是应该承担起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的家庭教育的责任 。家长不断的优化自身,是促进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因素 。所以,在整个教育环节中,家长依然要主动接受终生教育 。
当教师、学生、家长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家校关系的处理就会变得更为和谐 。
二、教育依托在教育的场所
教育的发生必然有一定的情境和场地,自基础教育创立以来,学校就成为教育的主要场所 。学校是组成了学生校园生活的全部,而以班级为组织结构的学校,教室又成为教学最主要的场所 。此外,家庭和社会则构成教育的辅助场所 。
美国雷夫·艾斯奎斯所著《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让人意识到教室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因此,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也不可忽视教室文化的打造 。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室布置如张贴标语、图片均是统一样式,有的学校为追求一致性,不允许班级有特殊的装饰与改造 。可以说学生从读书到毕业,教室永远都是一个模样 。当然,如果说外在的装饰不能代表教室文化,那么又有多少学校真正重视班级管理的文化建设呢?没有一个稳定的、鲜活的、可持续的教室文化支撑教室这一教育的重要场所,那么学生不免会因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而激发不了学习的欲望 。
除了教室外,家庭和社会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场所和辅助场所 。当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价值观与家庭和社会想违背,那么学生会疑惑、会迷茫,甚至会放弃学业 。因此,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教育场所在培养学生方面需达成一致 。
三、教育的形式宜多样
关于这一层次的分析,有许多教育专家都有过清晰的阐释,笔者囿于能力限制,暂时提不出更为进步的理念 。在此,就援引《美国基础教育:观察与研究》一书中关于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部分,谈谈自己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