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坟墓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七 )


生与死的现实使它们成为哲学、神学和文学中永不陈旧的论题 。作为常人,总也会理智地正视豁达的也好,怕死的也好,在平平凡凡的一生之后,也是一个安安静静的死亡 。()这个纯自然的结束对世界自也不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影响,死者本身也不会有什么奢望,最多不过是希望去得安详一些,像无疾而终,死后能有一方净土安眠之类便已足够来来去去的生命,平凡庸碌的个体在时间里没有任何意义,而人们也通常颇有自知之明地不对自己的死有什么要求但死亡对于名人,或者英雄,意义就可能大不相同 。他们都是对世界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其一举一动都可以改变历史的进程 。再微小平淡的事情,在英雄的身上也马上会变得非同凡响,人们都会用无比的精神去关注 。而英雄的死,对其自身尚且是改变一切的终结,何况对于历史和民众 。于是乎,英雄自身便也对这个最终的归宿有了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 。而梳理历史传记里的这方面记载,便能发现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
有些英雄远在生前就认识到自己的重要,并越来越以这重要为然 。他们知道自己的死会改变很多事情,于是他们不愿死去,相信自己能扭转乾坤,而即令最后仍不得不死,也要与众不同 。秦始皇自以为功盖千古,就想要干秋统治,所以一面寻求不死药,一面又修建了穷极人工的山陵 。而放眼古今,有多少英雄不是像始皇帝这样神骄气傲、居功自重?但在风流云散之后,千古之后还能被人常念于心的,古来又有几人?而那些因宝引盗、自废丘墟的帝王将相,更是多如沙尘 。这时,便不能不深深折服于茨威格的真知灼见 。
历史并非都是与人为善的,事实上还有些恶作剧般的顽皮 。
正如妄图“不朽”之人结果却往往招致“速朽” 。反之,那些宁静淡泊地对待生死与名声的人,或许更能让历史留下更深的记忆 。对于世间英雄,更是如此 。因之英雄的归处应该是正如托尔斯泰一般平静地走向平淡,再由平淡而臻至永恒,一种超越了时空的水恒 。
最美的坟墓读后感
(三)
本来打算利用国庆假期,完成一个伟大的工程,即将王荣生教授在各种论着中关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精彩句子摘录下来 。有这个想法完全出于一种功利的目的,即方便写文章,但是在整理的过程中,我突然发现,有必要再重温一下当时读过的书 。经过了几年的教学实践,回头再去读六年前读过的书,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于是,今天,我重读了《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当我读到黄玉峰老师的课例《世间最美的坟墓》时,我确实被震撼了 。
严格地讲,与其说是一个课例,不如说是一次精彩的文本细读 。黄玉峰老师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以前自称是语文教育的“叛徒”,他崇尚“人”的教育,之前读过黄老师一本书,名字就叫《“人”是怎么不见的》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茨威格的一篇小说,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黄老师对这篇课文的细读,耐人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