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恶的社会,苦难的人间——读《童年》有感如何写?( 六 )


读了《童年》这本书后,我觉得快生出来的小男孩很可怜,因为他一生出来就是一个死胎,而他们那边的习俗也很古怪,把那个小男孩全身包裹着,系一根红绳 。小女孩也有点可怜,因为她从小和父亲相处的时间很少,而且父亲死的那天正好是小女孩的六岁生日,她见到父亲时父亲已经死了 。所以我觉得小女孩和小男孩都很可怜 。

丑恶的社会,苦难的人间——读《童年》有感如何写?


阿廖沙的童年是个悲剧:外祖父和舅舅的吝啬、贪婪、残忍、愚昧;亲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慈祥善良的外祖母 。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故事,也慢慢地教他做一个正直、坚强、勇敢、善良的人 。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 。有很多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 。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 。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 。我们总是奢求更多 。
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 。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 。但自从我读过《童年》之后,真后悔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不应该再浪费,我应该学会珍惜 。
就从现在做起,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要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向阿廖沙一样,做一个正直、坚强、善良的人 。

丑恶的社会,苦难的人间——读《童年》有感如何写?


苦难
——读《苦难的价值》有感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前路障碍重重,扪心自问,你是否有直面的勇气?是否能领略苦难的真谛?是否能品味出其中的价值?再者,苦难是什么?苦难于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面对苦难,各人又会有何种表现和态度???
人之于苦难因其受苦者的素质不同而迥然相异,有人因苦难带来的消极阴暗而丧失斗志,一蹶不振,有人却因苦难所带来的磨砺而越挫越勇,一步一步执着地向成功迈近??苦难既可激发生机,又可扼杀生机;既可磨炼意志,又可摧垮意志;既可启迪智慧,又可蒙蔽智慧;既可高扬人格,又可贬抑人格??苦难的价值如何大都因受苦者的素质而决定 。
《苦难的价值》探讨了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并认为苦难和幸福一样都与灵魂有关,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 。周国平先生认为,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 。悲惨的外部世界,并且震撼了灵魂使之上升为一个精神事件,这样就构成了苦难 。而司马迁正是经受了这样的苦难,才使苦难的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 。身陷牢狱之中,又遭受宫刑,对于一个文人,他的境遇已变得悲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但这种遭遇却震撼了他的灵魂,让他顿悟“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坚定了他要死有所值的信念 。他纵观古今,“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一切都成为司马迁效仿的榜样 。他发愤著书,震醒的灵魂坚持着他完成了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鸿篇钜制——《史记》,这不仅让他名垂千朽,被世人所铭记,还用他的亲身经历印证了苦难之于人的价值,并成为性格的催化剂,使强者更强,使智者更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