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如何写?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的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这是在批判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 。教育以生活为中心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教育要联系生活实际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匹配的,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可以避免空洞的说教,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的形象生动,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
但是,陶行知提出的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都要根据生活需要,与生活一致这一思想在当今看来是不能全部肯定的 。生活与教育不是完全同步毫无区别的,忽视了生活与教育的区别 。以及在教学内容的传授方面,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是不可取的 。而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并不是要去全然否定或肯定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而是应该根据当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以及学生发展的规律,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予以创新,那才是应该做的事情 。
另外,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也贯穿本书的始终 。首先,要“在劳力上劳心”,做到“手脑双挥” 。其次,懂得行动是知识的来源 。读后感·再次,要求做到“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即:教人者先教己,教人者还要教而学,即知即传 。最后,反对注入式教学 。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概括起来就是:
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 。
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
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他举了很多的例子,比如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 。“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如何写?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先生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 。“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的所有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把天地间折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 。有了这种能力,即使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他们照样能获取知识 。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过去那种在学校里十几年所学到的知识毕业后受用一辈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教师要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只有不断地充电、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这也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