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教案怎么写?( 四 )


本课最大的收获是:
1.科学设计教学环节,认真反思,反复研磨,勇于尝试,使自己的教学不流于形式 。例如为歌曲划分乐段,我听的课通常都是放在聆听感受环节之后 。于是我也这样设计 。但经过多次尝试、实践,我发现此时划分乐段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能够准确划分 。于是我把这一内容调整到学会歌曲之后,表现歌曲的环节之前,为表现歌曲做准备 。调整之后的课堂实践中,大部分同学都能正确划分乐段了,而且能探索出乐段之间旋律、节奏及情绪的变化,为机一部的表现歌曲做了充分的准备 。
2.怎样设计学生自主探究环节,提高学生能力 。
为了使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为了让他们在探究合作市能有所收获我反复研磨要探究的内容,力求做到:
1.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 。
2.给足探究时间 。
3.小组中边演唱,边体会,边探究 。
例如:五年级音乐研究课《我心里想》一课 。我在第一次讲课时设计的学生合作探究的内容是:设计演唱形式,加配打击乐伴奏,创编动作表演 。探究内容虽然也做到了以上三点,但没有深度,没有对歌曲的旋律、力度、唱法及表现内容和表达情感的深入挖掘 。经过反思,我重新设计了这一环节的内容 。在学生学会歌曲后,找出乐曲的高潮部分,兵划分乐段,说明划分依据 。学生都能够找出歌曲的高潮部分,能够正确划分两个乐段,并说出两个乐段在歌曲旋律和所表达内容的不同之处 。接下来我对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要求是:边演唱边体会,找出哪里用连唱的方法,唱的圆润连贯,哪里用断唱的方法,
唱的轻巧活泼,哪里的演唱力度强,哪里的演唱力度弱,并说明理由,最后在小组汇报表演时能准确表现出来 。为了让学生记住要探究的内容我概括为:哪儿“连”哪儿“断”,哪儿“强”哪儿“弱” 。经过学生的充分合作、探究 。在小组汇报表演时,孩子们给了我惊喜 。他们分析的是那么准确,演唱的是那么投入,我和全班同学一起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 。完美的演唱让他们的自信心大增 。
【我想教案怎么写?】打造尚美的课堂的实践研究使我的音乐课堂更有实效,更具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