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读后感如何写?( 二 )


就如同我家里存放的那些旧书 , 那是曾经妻子孩童时候阅读的一些书籍 。她读书的时候总是一个人静静坐在窗前的沙发上阅读 , 一看就是一下午 。后来妻子有了孩子 , 工作也日益繁忙 , 渐渐的就离这些书籍渐行渐远 。这些曾经的旧书籍已经开始褪色泛黄 。可是妻子仍然对这些已经过了年代的老书籍有着深厚的感情 , 即使是家里的几次翻新与装修 , 妻子始终不忍心把他们卖掉或丢弃 。
与尘封在岁月里的东西相遇 , 是一种美好 。人世间 , 总会有一些美好和你相遇 。有时候一橱柜的旧书就是一段悲喜交加的感情 , 就是会让你简单却能让自己充实开心的东西 。

读者读后感如何写?


《读者》就象一朵花 , 悄悄地开放 , 不需要别人去观赏或者赞美;《读者》又或者小巷里的女人 , 幽雅地立在那里 , 安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情 。总之 , 没有《读者》的日子 , 我不想她 , 她也不想我 , 就象两条平行的流水线 。
有一天 , 不经意间 , 又碰到了《读者》 , 娓娓读来 , 或清新淡雅、或奔放热烈;或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 。《读者》包罗万象 , 既有大家、专家之雅 , 也有小民、百姓之俗;既有科学经典 , 也有小品随笔 。总之 , 《读者》是一本真正的打破了精英与草根 , 打破了雅俗的界限的杂志 。后来 , 我每个月都会按时买回最新的 。《读者》 , 弥补自己因为上网过多 , 落下的阅读功课 。最近的《读者》对我的思考有很大的启发 , 譬如对于中国大学教育扩招的思考 , 譬如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凶手追究 , 譬如看待生活垃圾的角度等等 , 《读者》是一本比较适合这个时代的人们补充知识与精神财富的杂志 。
《读者》杂志与互联网也有莫大的关联 。首先 , 《读者》采用的读者推荐机制 , 很类似于今天互联网的dig机制 , 从这一点来说 , 《读者》的读者不仅仅是信息的消费者 , 也是信息的搜寻者 , 不仅仅是消费 , 也有劳动付出 。其次 , 《读者》是一本符合博客精神的杂志 , 真正地做到了共享的理念 , 《读者》分享的是知识 , 是情感、是希望 。再者 , 今天Chinabbs、Qihoo、Bolaa等聚合型网站之所以流行 , 与《读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 就是对广袤无垠的知识或者信息中 , 为网民或者读者寻找到最能满足读者需要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