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习俗演讲稿如何写?( 三 )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直跟着,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要给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 。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 。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 。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 。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 。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

清明节习俗演讲稿如何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与哀伤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扫墓和祭奠、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 。
清明节前后流传着很多传统的风俗活动 。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习俗随着岁月交替和社会变迁,有些已经逐渐被遗忘,连一丝记忆都不复存在,有些仍遗留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
在旧时的青岛,清明节也被看作是一个大节气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断火,吃冷食 。冬至后105天谓之寒食,从前的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 。人们在清明前两天就开时断火,即天不亮就把饭做好,直到落日后再烧火,以示对亲人的怀念,由于人们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逐渐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
在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比较盛行,扫墓俗称“上坟” 。这一天要去祖坟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上香、烧纸,举行祭礼 。有的人家要利用这一机会修整坟墓,大多数是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别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所以说,无论家里多穷,清明节都是要去上坟的 。人们祭祀完毕,都要进行野餐,将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节俭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