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总是嘲笑不该嘲笑的,赞扬不该赞扬的?

我们为什么总是嘲笑不该嘲笑的,赞扬不该赞扬的?
文章图片

01
中学课本上选了莫泊桑的一篇短篇小说《项链》 。
马蒂尔德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子,因为出身一般,她嫁给了教育部的一个普通职员 。又一次,他们要去参加一个舞会,马蒂尔德用家里不多的钱买了一件礼服,还从朋友那里借了一条项链 。她在舞会上大出风头 。舞会后,却发现项链丢了 。于是,她决定赔偿 。他们夫妻两人辛苦工作了十年,才把这笔钱还上 。再次见到她朋友的时候,朋友说这条项链其实是仿制的,很便宜 。小说至此结束 。
中学语文教育爱总结“中心思想” 。我们在学习这篇小说的时候,课本或参考书会给出一个结论:小说揭露了小资产阶级的虚伪 。
其实,人人都或多或少有虚荣心 。女主人公马蒂尔德的虚荣心其实并没有妨害谁(也许除了她丈夫),她辛苦工作还债的负责任的精神,本来是值得赞扬的 。
02
读《儒林外史》时,很多人都对吝啬的严监生印象特别深刻 。
严监生在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断气,许多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他的妾赵氏走上前说:“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 。
读者都嘲笑他吝啬 。于是,严监生成了吝啬的代名词 。
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严监生一直在辛勤地经营自己的家业,而且时不时地被他的哥哥严贡生、两个侄子欺负 。我认为,《儒林外史》里面的最坏的两个人,一个张静斋,另一个是严贡生 。严贡生这个人贪婪、邪恶、无耻,到处巧取豪夺,才是该鞭挞的对象 。
03
春秋时期的宋襄公也是一个被笑话的对象 。
后世许多人笑话他是傻瓜 。宋襄公意图称霸,讨伐郑国,在与前来救郑的楚国军队交战的过程中,还顾及过去的“国际”战争规则 。他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在楚军过河时,宋军不去攻击,要等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宋襄公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 。
宋襄公的时代,还不像后世的《孙子兵法》所说的那样“兵者,诡道也”,为了战争的胜利可以不顾一切 。这时的战争还是一种局部的、有限的战争,而不像后世那样是总体战 。因为决失误策,加上宋国的实力本来就弱,于是宋襄公称霸的梦想失败了 。
但是,他在维护一种不那么暴力的规则,不该受到嘲笑,反而值得尊敬 。
【我们为什么总是嘲笑不该嘲笑的,赞扬不该赞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