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去野》读后感精选( 四 )


一路升级打怪 , 延续《流学》不咸不淡不温不火的叙事风格 , 有些梗读者体会到了就会有共鸣 , 体会不到 , 就罢了 。
什么时候“不咸不淡不温不火”也是招人喜欢的卖点了?我琢磨这就是“恰到好处”的高级品质 , 画画写字处之泰然 , 平实真诚不哗众取宠 , 能这份心也不容易 。张春在《一生里的某一刻》里说她招待朋友时:“可能我太想把他们招待好 , 于是我说了大概一万句 , 约20个故事、20个笑话 , 30套串场词 , 还有一系列根据客人的坐姿、状态、情绪对室内摆设(比如抱枕的位置)、空调温度以及我自己的姿态等做的调整……他们走后 , 我颓然瘫在地板上 。” 我自己也写点东西 , 写着写着就会想 , 在这儿卖个萌吧 , 这儿逗个乐儿吧……我这种讨好型人格 , 特别欣赏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态度 , 和骑行一样 , 风暴还是彩虹都是自己的事 , 很酷 。
在波密那一章“险情不止在路上” , 讲的是藏地旱厕惊魂 , “你居然还敢往下看!”场面有点不可描述 , 这本书之前正好看的是亦邻的《我还记得》 , 有一张画是女儿照顾患了阿兹海默症的母亲 , 要观察母亲便便的状态 , 两个不太搭嘎的事联系在一起 , 我感悟了——趁着年轻一定要去野 , 趁着有野的心 , 趁着无羁无绊野得动 。《我还记得》也是一本生活漫画 , 能野和不能野 , 一起服用也挺好 。
我还记得
8.5
亦邻 / 2021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白关的创作手记也很好看 , copy如下:“说回我这两本书吧 。画的其实就是自己的少年梦想 , 现在反过头来看 , 追逐自由去外面浪荡三年 , 确实是很少年气的一件事 。不过我骑行那几年 , 路上遇到同类 , 可不尽然都是青少年 , 老头老太太大有人在 。骑起车来风驰电掣 , 我一边在后面追一边思索 。从时间和肉体跨度来讲 , 人一生从童年到老年 , 是像传统小说那样线性铺陈的 。但从精神状态来讲 , 一个人完全没有确定性 。可以就像现代小说 , 结构复杂和缤纷 。突然兴起就少年了 , 有的人挨着重锤踩着祥云完全可以轻狂一辈子 。”
260页全部水彩手绘 , 字体也是作者的特制体 , 所以呢 , 比有些旅行手帐直接印成书的书更是诚意十足 , 四年打磨一本书 , 才会平实中显得隽永有味 , 我是结结实实的刷了二遍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