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好途径会议发言如何写?

加快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一条好途径会议发言
我市农村义务教育与城区教育相比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均衡状况,尤其是农村村级小学教育更是堪忧 。以xx区为例,20xx年初在校小学生9894人,有完小45所、教学点10个,其中在校学生不足50人的学校就有12所,“一师一校”的教学点6个 。分散办学与教育质量的提高,一师兼多课程与新课程改革,学校布局与办学条件的改善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农村学校分散点多、教师配置不合理、教学质量低、办学效益不高的状况成为制约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道难题 。
学校布局不合理,村小点多面广,教育经费很难得到充分、合理、有效的使用,经费投入象撒胡椒粉一样,浪费很大;师资本来就不足,面对班额严重不足的村小、尤其是“一师一校”的教学点,教师力量更是提肘见襟;很多学校的校舍年久失修,不同程度上出现新的危房,给学校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
解决这个难题,当然是调整农村学校布局 。但多年来的实践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农村边远山区生源不足、上学路途较远,特别是由于撤并学校后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并没有大的改变,村民们不满意、不同意,致使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最佳的解决 。
xx区兴办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做法,为加快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创出一条好途径 。
该区认为只有在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中创新办学机制,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才是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而兴办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则是解决学校布局调整后覆盖面扩大、学生上学路途较远、留守学生无人照顾等新情况的有效办法,是从实际出发为农民办实事的最佳选择 。为此,该区抓住蛤湖乡撤并到湖边镇、蛤湖中学撤并到湖边中学的契机,在原蛤湖中学的校址上改建成寄宿制蛤湖小学,原蛤湖乡区域只办蛤湖小学一所寄宿制完小,其余完小改为一、二年级教学点 。
通过一年的办学实践,蛤湖小学寄宿制办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有以下一些特色:
(一)教育资源优化了
1、撤并8个村小,富余12名教师;充分利用原哈湖中学并入湖边中学后空出的校舍,建设成为一所花园式学校;现有教师20名(其中4名生活老师),学生339人(其中住校生130人),在校吃中餐学生有200人 。
【加快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好途径会议发言如何写?】2、按照农村学校的收费标准收费 。住校生伙食费68元/生(50%有生活补助,分三个等次:20、30、40元,特困生全免) 。因为撤并8个村小而富余了12名教师,除去4名转为生活老师,还多出8名教师,意味着节约了教育经费8万元,因此区财政每年给该校补助3万元支付4名做饭的临时工工资、每年约5000元的水电费、住校生伙食费补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