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诗社的观后感范文有没有?( 十 )


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中叶美国的威尔顿教会学校 。那是一个充斥着教条、古板气息的古老学校 。以传统、纪律、荣誉、卓越作为学校的四大支柱 。然而 , 基丁老师的到来 , 却悄悄地改变着这一切 。
当其他老师都以一种正统的、严肃的方式进行着他们的教学的时候 , 基丁老师却吹着口哨将他的学生带出了教室 , 带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求知之路 。他教他的学生们及时行乐 , 教他们抓紧时间 , 让自己的生活与众不同 。他带领他们领略诗歌的美好 , 将刻板的格调、韵律和修辞手法抛在脑后 。影片中有一幕我觉得非常精彩:他让学生们都站在桌子上 , 告诉他们要换一个角度看世界 , 并让他们每个人都朗诵自己作的诗歌 , 将自己内心的感受用诗歌唱出来 。在基丁老师的影响下 , 学校里出现了一批像他一样热爱生活 , 追求梦想的学生 。这些学生共同组成了一个叫做“死亡诗社”的社团 。白天 , 他们忍受着学校里刻板 , 严谨的教育 。晚上 , 他们打着手电 , 穿过树林 , 穿过河流 , 去赴一个诗歌和梦想的约会 。
然而 , 最后的结果却出乎我们的意料 , 学生死了 , 诗社散了 , 老师也被开除了 。当基丁老师即将离开教室的那一刹 , 一向软弱的托德突然爬上桌子高喊“oh , Captain , my captain!”接下来 , 受基丁老师影响颇深的那些学生们也站上了桌子 。我想 , 这些学生以这样的方式向基丁告别 , 他该是欣慰的 。他走了 , 他的思想却留了下来 。以后 , 这些学生也许不会再反叛 , 他们会依照学校的要求 , 完成父母的期望 , 但在他们的心里 , 永远有着自由而勇敢的光 。
电影在一群站在课桌上的学生深情的注视下划了句号 。可生活还在继续 , 看电影的人还在继续 。我不知道是否有一天我也能那样独立的站着?
有些人说我们中国的教育是一种“工业化”的教育 , 学生只不过是送进来 , 流水线加工后再送出去的产品 , 这样的教育不是要让我们去改造世界 , 而是要教我们习惯了被世界改造 。我虽然不太同意这种观点 , 但是我不能否认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都是为了让学生顺利通过高考 , 顺利考上大学 , 再找到一个好工作 。学校里的很多老师应该都是按照那种正统的模式去教给学生知识 , 很少有像基丁这样的老师 , 因为如果学生的成绩上不去 , 任何独特的教学方式都会被制止 。但我还是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老师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 , 更要教会学生学会思考 , 学会坚持自由与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