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游记如何写?( 六 )


这时,我忽然看见小溪边有“雷公电母”的雕像 。我就顺着台阶去仔细观察 。一块巨大的石头里面竟然是空的,原来都是遭雷电击打后形成的 。敲一敲,和雷击石头的声音一样 。
前些天还是春寒料峭,可一过清明,马上变得春意盎然,大自然可真是奇妙呀!

清明游记如何写?


清明时节,如若没有雨的陪衬,自是少了那份理所应当的凄凉与清冷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清明游记散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清明(散文)
我最早关于清明的记忆,已属成年光景——大概缘自文革之故,童年时,故乡似乎没有清明 。后来才知道,清明依旧习就是挖土加坟茔,敬香焚纸,然后插柳燃鞭炮这档子事 。挖土加坟茔,因为咱农家先辈的茔地,由于雨水的冲淋(或者里面棺木的坍塌),年年下陷,必得加土加高——茔地高低,农家人说有关于子嗣的兴旺与衰落 。敬香焚纸,当然是为了祭祀先祖,慰安亡灵了 。至于插柳燃鞭炮,意义传说得最为丰富,但多认为是用来召唤先灵护佑后生的,且柳枝还有预兆召唤是否应验之意 。柳枝活了便意味着亡灵地下有知,感应有道,这一年,种地的有望五谷丰登,当官的有望飞黄腾达 。祭祀活动干起来很欢,忙完了很累 。虽然农家人不全信这个,但他们祈求运道,免却灾难的虔诚是千年不改的 。
上个世纪末尾几年,每逢清明我都带着我的两个才入学堂的孩子,来野地里祭祀亡灵 。清明时节,油菜花漫山遍野地开,黄莺、紫燕,在旷野上热情地召唤着你 。黄花高得比齐大人们的胸襟,走在后面的我的两个孩子常常淹没在菜田花径之中 。每次于来来往往摩肩接踵的人群里,回首自己的两个孩子,我都不禁悄然乐了:女儿用塑料方便袋子提着几把小鞭炮,由于手提得酸了,不时地放下鞭炮,而满脸热得通红,再看她身上的衣裳,上上下下装点满了油菜金黄的花瓣儿;儿子好找的——柳叶葱茏里的男孩儿,他抱着柳枝儿,由于几根柳枝比他的身体长得多,绊得他只好有时扛着,有时拖着,但似乎拖着、扛着又都觉不是 。他一边慌慌张张、趔趔趄趄地追赶着扫墓的队伍 。
据说,清明原来是叫做寒食节的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重耳公子做了君主(晋文公)以后,为了感谢曾经的救命恩人介子推,便请他上朝受赏做官,但他拒不领赏受赐,并且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今陕西境内),晋文公便让人焚烧山林,想以此法逼介子推出山,未曾想到,介子推与他的老母亲直至被活活烧死,也没有出来受赐领赏,而且还留下了一封劝勉晋文公清明为政的书信 。晋文公非常感动,也非常后悔,于是他下令把绵山改称为“介山”,以此纪念这位功臣,并且下令全国各地每年这一日断绝烟火一天 。后来人们便把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再后来随着时序的更迭,烟火自不再被拒绝,而“寒食节”也更名为“清明节”了,而且还添增了诸如踏青、荡秋千、放纸鸢等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