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学设计如何写?( 三 )


(三)学习第二段 。
自由读一读第二段 。
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看出猴子越来越放肆?
读完以后用“△”标出描写猴子动作的词,用直线画出描写孩子主要神态的词 。让学生动手、动脑,加深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作者写作的方法 。认识事物是在不断联系和变化中发展的 。
(猴子的动作:跳到、摘下、戴在、爬上、坐在、咬、撕、抓着、爬 。孩子的神态:哭笑不得、脸都红了 。)
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其他同学想一想,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展开阅读全文
(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
学生边概括教师边板书:
什么是“哭笑不得”?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
(“哭笑不得”在这里是指被惹人发笑的猴子戏弄,生气也不是,笑也笑不出来 。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孩子哭笑不得,是因为猴子摘了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而且动作很滑稽,惹人发笑,孩子受到猴子的戏弄,自尊心受到伤害,因此他哭笑不得 。)
现在同学们体会一下猴子的动作,孩子的神态,同位子的同学互相配合一下表演出来 。
(板书:哭笑不得脸都红了)
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叫两三组同学在台前表演 。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 。
(四)学习第三段 。
孩子受到猴子的戏弄,并不甘心,他不停地追赶,结果如何呢?请同学默读第三段 。
要求学生在课本上继续标出猴子的动作、画出孩子的神态的词语 。然后请同学回答问题 。
(孩子的动作:逗、爬到、钩住、挂在,坐在、扭着、龇、咧 。孩子的神态:气极了 。)
请两名同学上来表演 。
此时猴子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孩子看到此时的猴子又会说什么呢?
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文章内容充实,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为下文的发展高潮做准备 。
(猴子心想:帽子在这里,上来呀!你敢来拿吗?不行吧!不如我吧!
孩子会说:“你跑不掉的,我非抓住你不叫 。”;“等着瞧吧,我一定要拿回帽子!”)
猴子这样放肆,孩子已经气极了,什么是“气极了”?
(板书:生气到达了极点,不考虑危险的存在 。)
请一名同学把孩子气极了这部分内容读一下 。
听老师来读这部分,同学们闭上眼晴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 。
教师读完后,请同学谈一谈感受,重点理解这两句话:“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即使他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使学生感受到孩子处境的危险 。结合书中的插图想一想;孩子会不会失足?为什么他拿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