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读后感怎么写?(15)


第二阶段,物质大满足时期 。“已经不再是只要是商品什么都能卖的田园牧歌般的时代了 。价值的中心由商品本身转移到了选择商品的场所,即平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实有一点像中国目前消费社会的情状 。传统百货遭遇巨大挑战,不正是因为电商平台、购物中心的涌现吗?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迁移完成,为顾客创造更大价值的平台受益更多 。
第三阶段,个性化消费时期 。“人们的消费活动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单纯地提供平台已经无法再增大顾客价值 。”从国家层面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去库存化,简单理解就是市场供大于求,而企业应该需要思考合理、健康、持续地拉动内需 。阿里集团的研究院早年便提出C2B的商业范式,最近总参谋长曾鸣先生,又提供了S2B的思路 。本质上,都是对物质大满足之后,企业层面应对供给侧改革、去库存化的落地思路 。
增田宗昭认为日本消费社会正处于第三阶段,需要“知的资本”来解决企业目前遇到的问题 。这里的“知”就是一种提案的能力,一种设计的能力,“将头脑中的理念和想法付诸形状,呈现在顾客面前的作业 。”包括不体现在财务报表上的,有行业经验的门店店员、有审美能力的策划人员等等 。
他在书中表达了对传统企业运营的担忧,他认为在消费升级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财务资本在前两个阶段非常重要,可是消费社会发生变化,企业的基础也必须跟随变化 。“知的资本储备量关系企业的生死存亡 。”

资本论读后感怎么写?


没有读过资本论之前,只知资本主义终将走向消亡,共产主义必将取得胜利,而不知为何如此 。没读过资本论之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运作只知剥削的存在,而不知统治阶级的资本家是如何进行剥削的 。
马克思的《资本论》给我打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可以看到资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看到资本运作的龌龊,卑鄙,肮脏与可悲,看到共产主义的信仰的神圣,纯洁与科学 。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从商品和货币的概念与关系开始,讲到资本与货币的转化,讲到剩余价值的概念以及资本家是如何利用剩余来剥削无产阶级,讲到协作,大工业,工资,生产力的提升,最终以严密的逻辑推导,说明资本主义由于自身的矛盾性,否定的否定,终将走向消亡被共产主义所替代,共产主义终将胜利 。
资本主义社会的运作充满着工人与资本家的斗争,资本家处心积虑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工人认识到这一点之后,联合起来对抗资本家,限制工作时长,资本家又采用增大劳动强度的方法来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在限制工作时长,以劳动成果来评估工人劳动价值时,工人又不得不高强度工作,以不断获得更多的生活资料,在工人进行高强度工作获得更多生活资料的同时,资本家又能从中免费分得一份,无论工人如何工作,剩余价值不得不流入资本家的资本积累中,资本家资本日益扩大,从而主导了工人的生活,在将工人畸形化后,在用工荒时大量雇佣闲置工人,在正常时期,雇佣少量工人或雇佣工人妻儿等廉价劳动力,而失去工作的工人由于自身的限制(畸形化),没有独立生产的能力,被资本家以低廉的“救济金”“放养”在社会上,从而实现资本家资本的不断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