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读后感怎么写?( 七 )


那么资本家预付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呢?马克思说这个部分应当为0,这就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在商品总价值中,马克思已经把资本家的劳动完全否定了,在这里,马克思还要把资本家预付的生产资料在价值增值中的作用完全否定 。其理由是:只有人的劳动才创造价值,而包括劳动工具在内的所有的生产资料都不会创造价值,“在价值形成中不起任何作用 。”既然如此,那工人为什么还要到资本家那里去工作呢?
所以按照马克思的理论,资本家就应当白白地为工人准备好了一切生产条件,然后由工人在这种生产条件下进行生产,而生产的结果全部由工人拿走,不允许资本家留下那怕1分钱的剩余,只要留下了,那就是剥削 。请问世界上还有这么不讲道理的理论吗?这不是强盗的哲学,又会是什么样的哲学呢?
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劳动工具的认识已经逐步地清晰起来,认为使用生产工具的本质就是人对自然力的利用,包括风力、水力等等自然形成的自然力和科学技术这些人造的自然力 。所以就是人力与自然力共同创造价值,而且在现代生产活动中利用自然力的比重越来越大,利用人力的比重越来越小 。而且这里的人,即包括工人,也包括资本家 。所以剩余价值的是自然力的结果,而不是对人的剥削 。这一事实,更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剥削论是多么的荒谬 。
如若不信,请大家去看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章:剩余价值率 。
在那里,大家可以看到,马克思为了否定生产资料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是多么的费尽心机,竟然为了这个错误的理论而写了12200多字,而其中关于“最后一小时”的论述,更是无聊的扯淡,就难怪他的这部书会是这么长 。但是因为理论本身是站不住脚的,所以无论怎么长,怎么论述,都会是漏洞百出,自相矛盾 。其实他自己也是做贼心虑,所以自己就说:“乍一看来,假定不变资本等于0是很奇怪的 。”“这种方法虽然很简单,但他所依据的看法对读者并不习惯”等等 。
第二篇:《资本论》读后感
偶然的机会,在一个网站里发现了《资本论》的电子书,于是便把它保存到了自己的电脑中 。我喜欢这种阅读方式,多读点书总没有什么坏处 。两周之后,我把它大致读完了,感觉这本书不适合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研读 。其间一些黑暗面的描述真的可以让人不寒而栗 。尽管如此,我还是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起码知道了,原来钱可以是那么复杂的东西!以后的几天,我一直试图把我从它那里得到的知识整理出来,好让自己的头脑中有个比较直观、清晰的印象,便于记忆和思考 。我不打算专业研究资本和经济,所以只要有个印象就足够了 。从《资本论》里,我似乎可以看出一个古怪的植物状社会体系来 。这个体系的顶端是些厚厚的叶子,遮蔽了所有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投下无尽的阴影在根部 。占整个体系绝大部分的根盘在深深的泥浆中,拼命地吸收可供系统利用水分和养料,通过枝杆送至叶片上,而叶片将它们几乎全部用于再生产,于是植物体便不断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