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阅读答案怎么写?( 二 )


在整个三峡库区,有一百多万移民,其中有十二万人迁去外省定居,剩下的或远或近,也都要离开自己的家园 。长江两岸,到处可见残墙断壁,瓦砾成堆,一座座县城,一个个乡镇和村落,全都成了废墟 。百万移民为三峡工程建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他们舍弃祖辈生活的土地远离家乡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场地上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的场面,临行前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让我动容,让我顿生敬意 。那时我才真切感到,他们才是告别三峡的主角 。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 。
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 。在远离长江的地方,我同样也看到了一座座崭新的城市和村镇,三峡移民已经开始新的生活,建设新的家园 。其实,在今天的中国,移民已不应再被看成苦难的象征 。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在急速发展,正是因为新移民走了进来 。而为数更多的遍布全国的打工族和流动人口,正像鸟儿寻找新的栖息之地,随时准备把家乡作故乡,把他乡作家乡 。在人类历史上,移民总是伴随着苦难和生离死别,但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乃至人种的优化 。移民从来就是一股活水 。当年,如果没有欧洲移民,就不会有今天的美利坚 。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移民正成为当今中国具有活力和开拓精神的一个群体 。(20xx.2.14)
1.梳理文章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
(2)“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2.全文渗透着作者告别三峡的强烈情感,请具体说明其情感的变化 。
3.文章第三段中写三峡移民告别时“相拥而泣”、临行前“磕头祭拜”,第四段又写“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写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 。
答案:
1.(1)①以“告别”为中心②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 (2)①过渡②总领后文
2.由惆怅而失落到感动与崇敬,再由感动与崇敬到肯定和褒扬 。①惆怅而失落②感动与崇敬③肯定和褒扬
3.(1)不矛盾 。(2)前者是从情感的角度着笔,后者是从思想观念的角度着笔 。①“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表现的是与故人故土的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故乡情怀 。②“搬走”“临行”正说明了三峡移民顾全大局而奔赴他乡,并非固守家园而终老一生 。移民们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故土的深厚情感 。

《三峡》阅读答案怎么写?


【甲】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