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演讲稿怎么写?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周志康,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首先,我赞同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因为人们总是在祸患的逼迫下考虑周到,细致小心,从而使自己生存、成功 。当人们在安乐中就会懈怠自己,从而使自己灭亡、失败 。
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这样的例子 。比如刘备,他在汉朝末年征战四方、转战沙场时,常常考虑关于战争的各个方面,从而壮大自己的部队,在乱世中生存下来,这是“生于忧患”的体现 。
在“卧薪尝胆”的故事中,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只能屈服求和,但勾践并没有忘记这件事,他每天在柴草上尝一尝苦胆,再亡国的忧患下奋起,最终灭吴 。这也是“生于忧患”的体现啊!但反观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认为毫无忧患了,懈怠了自己,最终被吴国消灭 。这告诉我们“死于安乐 。”无独有偶,唐玄宗在后期的统治生涯中自以为天下繁荣昌盛了,懈怠了对朝廷的管理,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不仅使唐玄宗狼狈逃往蜀中,还让唐朝一落千丈 。这告诉我们“死于安乐 。”
通过上面的事例让我们知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在国家安定、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像吴王、唐玄宗一样懈怠,要精益求精,逼迫自己未雨绸缪,从而“生于忧患 。”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演讲稿怎么写?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我要演讲的内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孟子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此句译为: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 。常处安逸快乐之中,会使人死亡 。现实也确实如此 。
早在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就是一个“生于忧患”的例子 。勾践被夫差打败并俘虏,为此他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饱受侮辱,受尽折磨,他却并未消沉 。后来,夫差见勾践表现好,便将他放回国 。勾践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所以他训练军队,任用贤才,且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还要尝一口苦胆,以诫自己,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这是名传至今的“卧薪尝胆”,但却于“生于忧患”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
至于“死于安乐”便可把视线放广些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大部分的朝代不都是“死于安乐”吗?正像我们都耳熟能详的唐朝 。这是历史上一个极其强盛的朝代,但也终究难逃“死于安乐” 。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但他的后半生都在“安乐”中度过 。他不顾朝政,贪图享乐,这也造就了大唐的灭亡 。
我们常听家长,老师说“一刻都不要松懈学习”,在学习上,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于忧患”,每个人的成绩都是好不容易,而成功与否就在于,谁会继续前行,谁会停下欣赏自己的那点成绩,不思进取,后者总会惹得自己一落千丈 。只有不断知难而进,不轻易言弃,磨炼自己的意志,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但也不要因为一些小成就沾沾自喜,自傲自大,最后失败于自己所享受的“安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