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零缺陷管理心得体会如何写?

昨天跟杨总监讨论到一个话题,我们推行零缺陷的困难到底在哪里?我们都一致认为是人的原因 。那么到底是人的什么原因呢?我认为是人的能力的问题,杨总认为是人的意识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讨论不出一个结果来的,到底是意识决定能力还是能力决定意识 。其实如果要推行零缺陷并取得期望的结果,能力和意识都缺一不可 。那如何才能提高人的能力和意识呢?
我们两个都希望提高,而我坚持能力大于意识的主要原因是,能力的培养要比意识的培养简单 。我们一个普工、班长、课长、工程师乃至部长、总监,都需要基本的岗位能力 。具备岗位能力是前提,然后良好的意识才能发挥能力的作用 。而在我们目前的现况下,能力不足是最大的障碍 。当然不能以偏概全,但至少是普遍存在的 。所以我认为能力培养至关重要也是当务之急最急需提高的,也是最快速有效的手段 。
零缺陷的三个典型代表分别是客户、供应商、员工 。我们往往最关注的就是客户,这毋庸置疑 。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供应商和员工,而帮助员工成功是我们最忽略的一点 。如何帮助员工成功,我想最基本的就是帮助员工提高技能和能力 。然后用企业文化提高一个人的意识水平 。
人力是资源,人力不是成本 。资源是需要利用的,发挥资源的最大价值 。而成本是需要削减的 。这两种看待人力的方式决定了对员工在三个典型代表中的作用 。所以我们要零缺陷变革成功,我们需要帮助客户成功,帮助供应商成功,帮助员工成功 。如何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帮助员工成功,我想是我们每个项目组成员都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
零缺陷心得体会
【篇1:零缺陷质量管理学习体会】
零缺陷质量管理学习体会黄孝武
4月21日,我被公司委派参加了零缺陷质量管理的课程,课程由克劳士比中国学院院长杨钢先生主讲,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以下结合企业实际谈谈自已的一些学习体会 。
在我们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常有这样的疑问:“我们有了一定的技术、设备和专门的人员,还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可为什么有些事情仍不尽人意?”我觉得,如果给质量下个定义,可能10个人会有12个答案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质量就意味着好,它是无形的、难以衡量的东西,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人们也因此认为的确存在一种“经济”质量,即一分钱一分货;有的还认为,所有的质量问题都是由一线的职工造成的,质量部门必须要为质量问题负责 。但是,通过这次学习,我本人认为:质量就是“符合要求” 。举个例子,有一家生产零部件的企业,有一次接到日本大阪一家大企业的一张很大的订单 。这家企业老板拿到订单非常兴奋,产品做好后,发往日本,老板考虑到船要在海上航行许多天,湿气又大,为了让客户满意,决定额外自己掏钱再订做一些密封包装 。突然,有一天,对方打来电话,指责说:“你们看一看,谁让你们封起来的,查查合同,查查要求,我们有没有要求密封!知不知道我们的能效用秒来记?所有的损失你们赔 。”原来,这批货发到日本这家企业后,他们手头找不到剪刀,打不开包装带,耽误了许多时间 。于是,这家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急急忙忙搭飞机,赶到日本,把集装箱的货全部打开,给人家弄到工作案头 。事后,他们才明白:质量是符合要求,符合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