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那头奶牛(深度好文)

“杀死”那头奶牛(深度好文)
文章图片

最近在书里,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
一位老师带着学生们,拜访村子里最穷的一家人 。
这家有八口人,个个面黄肌瘦,他们住着最破的茅草屋,吃着最廉价的食物 。
全家仅有的财产是一头奶牛,靠着卖牛奶,他们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
在这之前,有很多好心人救助过他们,或给予钱财,或为他们介绍工作,但都没有任何效果 。
离开村庄前,这位老师想到了一个办法 。
一天夜里,他偷偷去把这头奶牛杀了,然后带着学生们悄然离去 。
学生们质问老师为何这么做,老师却没有做任何解释 。
一年后,老师带着学生故地重游,发现这家人住在新建的房子里,穿着整齐,精神满面 。
学生们都很好奇,在他们走后,这家人经历了什么 。
原来,刚开始发现奶牛被杀死后,这家人很难接受 。
由于没了收入来源,他们饿了好多天,最后实在撑不下去,只好开始干活 。
他们在房子后面开辟了一块新地,种菜,养殖家畜……
慢慢的,他们建立起新的收入来源,日子也逐渐好了起来 。
看完这个故事,我陷入了沉思 。
对于那户人家来说,他们所珍视的奶牛,实际上却是把他们和贫穷拴在一起的镣铐 。
他们沉浸在奶牛带来的安全感当中,享受着贫穷的安逸 。
直到失去奶牛,他们才被迫做出改变,从而挣脱了生活的束缚,逆转了命运 。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都会沉浸在自己的“奶牛”所带来的舒适圈里,活得浑浑噩噩,一事无成 。
可过度沉溺于安逸,就好比温水煮青蛙,会困住你前进的脚步,最终让你败给自己 。
“杀死”那头奶牛(深度好文)
文章图片

01
你的舒适圈,正在慢慢吞噬你 。
知乎上曾有一个话题:“毁掉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有个高赞回答说:“先给他足够的安逸,然后再剥夺他的安逸 。”
前些年,唐山某收费站被取缔裁员,很多人丢掉了所谓的“铁饭碗” 。
他们围住了领导要说法,其中有位大姐哭诉:
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
看着不禁觉得悲哀 。
人生永远是能量守恒的,今天你享受了多少安逸,日后你就要付出多少代价 。
这让我想起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一个情节 。
在监狱图书馆呆了五十年的布鲁斯,为了不被放出去,竟然选择伤害狱友,以留在监狱 。
正如狱友瑞德说:“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