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如何写?( 七 )


地震的那十几分钟,我感觉拍的很好,很震撼 。我一直张着嘴在喘气,心在嗓子眼,感觉下一口就提不上来了 。楼房倒塌的那些镜头我感觉很有内涵:“伟大”、“高举”、“万岁”、“战无不胜”,多么崇高的神圣词汇,多么伟大的革命理想,在灾难面前都被摔得粉碎 。在23秒里,人就像虫子一样被上帝抹平,然后当大地平静之后,无数扭曲的尸体被留在了这个世界上,身上还带着血迹,就像我刚刚拍死的蚊子 。人太渺小了,面对命运,甚至连反抗的时间都没有 。
1976年解放军在唐山抗震救灾的那段我很喜欢,流泪了,但是并不满意 。我对这些展示国家力量的镜头具有天生的崇拜感 。据家里老人们讲,当时解放军救援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很多幸存者是灾区人民自己从废墟下面挖出来的,比如电影里面的方达 。解放军大多也不大懂得如何救援,很多幸存者本可以不截肢,但是当时很急,于是成了一生的残废 。但是他们当时看见解放军,看见一车车连绵不断的解放军,他们感到安心了 。毛主席派人来了 。唐山人民对于解放军的感情是深厚的,但是电影里面却用简单的特技一遍遍的循环播放车流、人流、飞机空投的救灾物资 。那些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普通士兵,他们为了毛主席的指示,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为了这座城市的重生,他们献出了汗水、鲜血、甚至生命 。然而这一切都被这部电影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取而代之的一对善良的军队干部夫妇领养了一名漂亮的唐山孤儿,这名孤儿据说以后可以做文艺工作 。这是真实的,但是这是对解放军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的抹杀,也是对这对夫妇善良初衷的抹杀,更是对那个充满崇高理想年代的抹杀 。
好了,到此本电影的灾难片部分结束,进入伦理苦情电视剧阶段 。徐帆演的很用心,很投入,但就是有那么一点点过火,她那一口走味的唐山腔,感觉像是在话剧舞台上 。也许她是有意的,如果她压得住火,我想我会哭的很厉害 。她送方达的那段戏应当是整部戏里最感人的部分了 。汽车停下了,方达回到了她的身边 。镜头一转,汽车里奶奶沉默的表情 。“把方达带走就是要了元逆的命啊!”而此刻,方大强母亲的心却早已死了 。看着徐帆佝偻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了我母亲也经常显露出佝偻的老态,眼泪刷的一下就下来了 。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如何写?


电影《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家子悲欢离合的故事 。卡车司机方大强一家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为救孩子,方大强死了,方登和方达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边,无论人们想救哪一个都要放弃另一个 。母亲元妮选择了抢救从小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了母亲作出的抉择,停止了手敲地面,处于昏迷状态,被“安置”在死人堆里 。经过大雨的淋漓,她慢慢地醒来,被一位解放军救走,又被解放军王德清夫妇领养,进入了全新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