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读后感如何写?( 七 )


1、取材于幼儿的经验
皮亚杰提出,经验是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的,随着新的经验不断地获得,幼儿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完善,美国教育家杜威也强调了经验的重要性,他认为,幼儿的课程应当以幼儿从环境中自己探索得来的经验为主,只有取之于幼儿生活经验的,才是幼儿感兴趣的、真正适宜幼儿的 。此外,《纲要》和《指南》中也提出了教学内容一定要贴切幼儿的生活经验 。因此,经验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儿童对源自于自己生活经验的的教学内容更感兴趣,注意力也集中,他们能七嘴八舌地说出很多让你出乎意料的事情来,如:秋天里的树叶、可爱的小蚂蚁、种子发芽啦等等 。相反的,当我给他们讲邮票的来历、古代的通信方式等,孩子们根本就不喜欢听 。
2、不可忽视的社会环境
幼儿不仅需要从环境中获得经验,也需要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中的规则、文化、语言、数学等加速着幼儿的认知发展 。正确的、适宜的社会经验加速幼儿的发展,不正确的、不适宜的社会经验会阻碍幼儿的认知发展 。班上有一个叫小夕的幼儿,她的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都比较差的,活动中我向她提问的时候,她总是支支吾吾地不敢说什么,非常紧张 。经过了解,原来是因为她体质比较弱的原因,她妈妈从小把她关在家里不让她出去 。后来通过和她妈妈的沟通,让她了解了孩子社会交往的重要性 。
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我发展的本能,对于幼儿的教育,一定要在熟知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才能真正明白幼儿需要的是什么!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如何写?


今天,我再次细细品读了朱智贤的《儿童心理学》一书,书中认为儿童入学的学习准备,除了生理准备,还有心理准备,心理准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
有些儿童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常常不是为了学习,而是由于学校的外表现象的吸引 。例如,学校的校舍、桌椅、墙上的图画、很多同学在一起等等 。有些儿童不能或不愿按老师的指示进行学习,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粗枝大叶地去完成 。对于在学习态度上还没有准备好的儿童,教师应该采取积极的办法由系统地来进行必要的教育工作 。例如,用具体的范例来鼓励儿童学习,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儿童参加班上的共同活动,培养他们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工作愿望,教会他们把学习和游戏区别开来,在学习时专心学习 。
书中让我明白了“建立关系”的重要性 。在我以前的观念里,好像只有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了才会建立所谓的关系 。其实与他人建立关系是儿童期最关键的任务之一,也是最早的任务之一,理解关系的形成是理解儿童发展的根本 。而儿童关系的最初依赖于家庭关系,家庭作为一个系统不仅仅是它的组成部分的总和,而且是一个凭借自己本身的资格而存在的有活力的实体 。影响儿童适应的是家庭的功能,而不是家庭结构,抚养环境的质量才是最具决定性的,最持久的影响 。儿童的发展是在人际关系的环境中发生的,关系主要是在家庭的环境中出现的,人际关系的质量决定了适应 。从出生开始,儿童就预先被适应成要与他人形成关系 。依恋关系在婴儿期出现,在随后的几年里从反射式的行为模式发展的高度选择性的,有计划的和灵活的反应系统 。发展与同伴形成的关系也很重要,但是这和与父母的关系不一样 。与其他儿童的交往帮助学得许多社会技巧,帮助形成儿童的社会身份,同伴合作也能促进智力发展,被排斥的儿童尤其有以后出现心理问题的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