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学计划写法怎么样?( 五 )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
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索规律、归纳总结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助的精神 。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渗透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促使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发现与深刻的理解 。
难点:①实验的设计;②平行四边形关系的发现;③从代数和思维到矢量和思维的跨越;④对合力与分力间的等效替代关系的真正理解与灵活运用 。
六、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让学生体会并接纳等效观点,从而得出合力、分力的概念 。
2、实践体验,实验探索,归纳总结,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 。
七、教学器材
演示用器材:钩码1只(系上细绳套两根),演示弹簧秤2只,粗大的橡皮条(可用许多小橡皮条组合而成)1根,教学用圆规1只、尺子1根
学生用器材:按小组:①木板1块;②白纸1张;③图钉5枚;④橡皮条1根;⑤细绳2根(两端做好套);⑥弹簧秤2个;⑦铅笔1只;⑧量角器1只;三角尺1-2只;圆规1只 。
八、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学习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各种表现,如重力、弹力、摩擦力,也知道了如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那么,当物体的受力情况比较复杂时,是否存在简化问题的科学方法和途径?现在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
请两位同学一起提着一个水桶 。
提出问题:他们对水桶施加了几个力?能用一个力来等效替代它吗?怎样替代?
老师一个人提着水桶 。
等效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例如刚才的问题,就是让一个力的单独作用来等效替代几个力的共同作用 。
追问:刚才这一个力真的等效替代了原来两个力的作用了吗?有什么依据?
分析回答:受力F1和F2 。
学生回答:让一位大同学去提 。
分析回答:力F1和F2共同产生的效果与力F产生的效果相同,即均提起了水桶 。
创设情境
引导启发
引出等效替代的思想,是发现力的合成法则的前提,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如果这一环节做得不到位,即使完成了后面的教学,学生对为什么要进行力的合成、为什么可以进行力的合成、怎样进行力的合成等等问题的理解都是模糊的 。所以,等效思想需反复强调,以使之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