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读后感如何写?

学了《乌塔》这一课后,我的感受甚多 。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才14岁的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更加令人惊讶的是,所有的计划、旅游的资金都是她自己安排、自己利用三年的时间通过帮超级市场分发宣传单、去别人家看孩子、陪孩子玩得来的 。读到这一段时,我不禁感到脸火辣辣的,在我们中国,孩子们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无论到哪里都有父母的陪伴或者专人的看护 。可是如果当我们长大,却连洗头、扎头发都不会,连鞋带都不知道怎么绑,那怎么样在社会中立足呢?我们就犹如鸟笼里的雄鹰、温室中的小花苞,虽然生活得很好,却没有自立的能力 。如果当我们从鸟笼里面出来,当我们从小花苞长成花朵的时候,那岂不是会饿死在食物多多的森林里、枯萎在美丽的大自然?这篇课文不是让我们学乌塔那样独自一人游欧洲,而是让我们知道我们应该学会自立,否则就会被社会给淘汰 。
文中有一句乌塔的反问“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的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 。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符合逻辑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从乌塔的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乌塔的独立自主意识是多么地高,也感受到了外国人的自主生活意识是非常的强 。老师就对我们说过一个故事:一些人组织让中国的十名学生和日本的十名学生去森林 。谁知在半路上我们中国几乎就有一半人撑不住了 。因为这件事,我们中国的自主意识差常常成为外国人的笑纳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自立,那样子才能在社会上定足 。
当你十几岁了却发现自己连系鞋带、扎头发都不会,你会不会感到羞耻?请你好好看一下《乌塔》吧!

《乌塔》读后感如何写?


朋友们,我相信,你们在读完《乌塔》一课后一定会很惊讶: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孩子,竟独自一人游历欧洲 。这令人难以置信 。
如果中国的孩子说:“我要自己走遍中国!”我们会认为这是异想天开的事;如果中国的孩子说:“我要独自游亚洲!”那么,我们可能怀疑他是不是疯了 。然而,在外国,这却是事实 。
外国孩子能自己旅游,而中国孩子却不能,这是由于外国和中国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 。
在外国,一两岁大的孩子刚刚学会走路,父母就不再管他 。孩子不慎跌倒,即使父母就在身边,孩子得到的也只是一两句鼓励的话,最终还是要自己勇敢地站起来 。
但是,如果在中国发生类似的事,父母不管有多忙,也会跑到孩子身边,抱起孩子,至少会对孩子说几句安慰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