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讲座心得体会怎么写?

上周日在新教师培训中,我听了xxx老师的心理辅导讲座——压力与压弹培养 。
李老师通过压力觉察游戏、自画像投射测试、自制人际支持系统网等生动活泼的方式,浅谈压力和压弹的培养 。整整两个小时的讲座,学生听得饶有兴趣,丝毫没有疲倦之意 。讲座中,我有几点感触很深:
一、年青教师压力不小 。
据讲座资料显示,从年龄坐标比较,20——30岁的年青人是中国压力最大的人群 。20——30岁是人踏上社会的转型期,压力主要来源于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 。从行业坐标比较,中层管理者80分,经理层75分,教职员工75分,高于下岗工人(68分),也高于一般企业工人(59分) 。
年青教师的压力一方面来自自身:自身要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另一方面,也来自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繁琐事情多、学生声音嘈杂、社会期望较高、家长关系难处理,虽然工作时间固定,但完不成的工作还得带回家做,此外,备课的工作可能使教师回家去后还在苦思苦想,不断寻求更好的方案 。
确认年青老师有压力是正常的事情,就应该正确对待它 。就我个人来讲,就应该正视压力,培养压弹 。“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呼唤,是用心灵来浇灌心灵 。”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处世积极,能够感染学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能量 。
二、了解你——我——他 。
李老师在讲座上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要互相了解 。人和人的交流是以语言为工具的,但不恰当的语言的运用会适得其反 。尽管本意是好的,但情绪的'宣泄却可能伤害他人,破坏彼此的关系 。
换一个角度,尝试着去理解他人,那就会知道别人最需要的是怎样的语言,自己真正需要说些什么 。讲座上,李老师谈到了两点:
1、要就事论事,不要就事论人 。
人是通过事情来了解人的,往往因为一些消极的事情而否定一个人的全部 。当一个人被全盘否定时,那种感觉非常难受,并不利于他的改变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变,所以不能够否定一个人的全部,而应该就事论事 。
2、知道说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说,知道对谁说 。
说话之前要打好草稿,选择合适的时间、想好合适的内容、考虑彼此的关系 。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支持网络 。
李老师在讲座上要我们画了一张蜘蛛网图,网的中心是“我”,按照远近次序,分别在网中填上当自己遇到压力时可用的资源 。
我发觉自己的压力网络比较窄,当遇到压力时可倾诉的人也只有4—5个 。尽管自己感觉已经够多了,也足够了,不过李老师说,压力网络越大越好,而且要在网络中加入学科中的领军人物与优秀教师 。学科中的领军人物和优秀教师往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给自己补充心理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