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讲座心得体会如何写?( 七 )


三、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很重要 。
姜教授说,有一个父亲,在孩子学习的那些年里,总是陪着孩子学习 。孩子做作业时,他会在旁边陪着,要不就是看报纸杂志之类,总之不离开孩子 。后来孩子成才,很感激父亲的这个方法 。我觉得这个说法不太好,因为这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方法,也给了我们家长一个消极的暗示,那就是: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们要在旁边守着,最好是跟着学习 。这其中涉及两个问题:一是生活压力大的家庭,成天周旋于生活的重压之下,怎么能保证有时间陪着学习?二是我们假设一下,如果一个人,每天每顿吃饭的时候,都有人把你盯着看,时间长了,不知这个饭你吃不吃得下?同样的道理,孩子学习,也要给他一个学习的空间,物理的空间,心理的空间 。参加报告会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家长说:我那个儿子呀,好烦人,写一个字,东动一下,西摸一下,我在旁边看着,又气又急,总想打人 。这就是方法的问题 。舒袖上一年级回来,做作业时,他妈妈要求我看着,就是因为他好动 。我看了一次过后,觉得还是不看的好,因为我在他旁边,他心理压力大,即使做好了,但一旦我不在旁边,又怎么办?此后,我只是时不时的看一下,做好了作业,表扬他做得不错 。同时,我不会给他检查作业,我问他:如果你做错了,老师是批评你,还是批评我?他说:是我!这给他一个心理上的暗示:只有你自己才能为你的行为负责 。慢慢的,舒袖在做作业上,我们已经不用去看,他会很自觉的完成,也改掉了拖拉懒散的习惯 。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信奉“棍棒主义” 。孩子不是不能用棍棒教育,适当的时间,还是可以使用一下,但要尽量避免,为此我总结了一个问题:假设,今天我们打断一根棍子,明天打断两根棍子,后天呢?再以后呢?这就是一个方式方法的问题,兵法上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好的兵法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最近三年,每一年的暑假,我都把舒袖送回了老家,非常偏僻的一个大山上 。但这有一个前提,就是有年龄差不多的小朋友在那里和他玩 。目的只有两个,一是认识农村的东西,我认为,一个孩子只认识汽车和互联网,懂得象一个人精一样的应酬,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学会认识农村的东西,包括我们吃的饭是从哪里长出来,鸡蛋是怎么从鸡肚子里生出来的 。二是要能够适应农村的生活并能和农民相处 。我们都知道,农村农民的穿着打扮,不可能和城市一样的看起来干净整洁 。他要学会和他们相处,学会忍受并接受和自己日常生活格格不入的东西 。这对培养他健全的人格很有好处,每一次从老家回来,都能感受到他的不同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