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精神心得体会如何写?( 八 )


那么 , 与“老女排”的辉煌时隔30多年之后 , 中国女排重新得到万众瞩目 , 究竟凭的是什么?举国上下争说女排 , 又究竟在感慨什么? 答案似乎只有一个 , 就是“女排精神” 。
几乎伴随着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女排四分之一决赛战胜巴西的同时 , 报纸、电视、微信朋友圈及各路自媒体上 , 一个久违了的词汇重新刷屏 。“女排精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 成为舆论场上出现频次最高的热词 。而当人们惊喜地再次感受到“女排精神”带来的蓬勃气势和自信时 , 最终的金牌似乎早已被中国观众早早地计算进中国的金牌账簿之中 。随后与荷兰、塞尔维亚的两场生死之战 , 似乎只是有惊无险的艰难过程而已 。
观念多元时代 , 对于“女排精神”自然也有不同的看法和认知 。譬如有人在感慨“女排精神”的同时 , 亦在小心地回避其曾经的政治含义 。另一些人则试图说明 , 帮助中国女排获胜的不是抽象的“精神” , 而是科学的训练、国际化的视野、专业化的团队 , 乃至郎平的独特威望带来的制度变通等等 。
一切都对 。郎平自己也曾说过:单靠精神赢不了球 , 还必须技术过硬 。但是 , 其实没有谁在感慨或敬佩“女排精神”时 , 是将其视为没有实力依托的空洞说教或心灵鸡汤 。赢球必须依靠实力 , 但有团结一心、永不言败的精神在 , 就可能把现有的实力调整、发挥到极致 , 以发挥最大的效用、取得最大的收获 。而这次我们所看到的 , 恰恰是一支实力并不被人看好的中国女排 , 却在郎平教练的指导和激发之下 , 拼出了最好的状态 , 直至登上最高领奖台 。人们不盲 , 人们感受得到精神力量对女排姑娘们的激励和支撑 。
人们之所以对“女排精神”格外感动 , 或许也产生于某种对照 。部分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的低迷状态 , 甚至足以让观众感受到其懈怠、松弛 , 甚至漫不经心 。从事超常艰苦的竞技体育训练 , 需要极其强大的动力才足以支撑 。为国争光的决心 , 出于超常禀赋带来的热爱 , 或作为职业出发的敬业精神 , 甚至单纯的争名求利的欲望 , 都可能成为支撑运动员坚持下去的动力 。但一旦徘徊于诸多目的之间而无所坚守 , 就可能导致运动员的彷徨和松懈 。而同处顶级运动水平 , 稍有松懈便可能一溃千里 。这次的奥运会上 , 我们不幸就看到了这样的结果 。而这一切 , 都需要在未来进行深入的检讨和总结 , 却无法用“不唯金牌论”而能遮盖和解释 。恰在本届奥运会的收官时刻 , 中国女排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 , 以三场生死一线又荡气回肠的胜利 , 表现出这支队伍具备的扎实的技术功底、团结无间的团队意志、奋力拼搏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 , 和扎扎实实打好每一个球的敬业精神 。今天人们感慨的“女排精神” , 正是这一切的集成和组合 。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点 , 中国女排可能都无法创造我们所看到的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