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你好文案怎么写?( 四 )


感受之三是来自于聆听音乐本身 。今年的音乐会是由意大利著名指挥家利卡尔多.穆蒂先生来执棒的 。这和以往我们所听到的“音乐会”中例如博斯考夫斯基(1979)、卡拉扬(1987)、克莱伯(198
9、1992)、马泽尔(1994)、阿巴多(198
8、1991)与梅塔(1995)等指挥家相比较来看 , 穆蒂先生是年龄最小的(1941年生) 。但迄今为止 , 也许是由于他与维也纳爱乐乐团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 或者由于他曾任费城交响乐团指挥 , 以及现任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乐队指挥等方面的原因 , 他这已经是第三次指挥音乐会了(199
3、199
7、2000) 。穆蒂先生无疑是世界一流的指挥家之一 。在本次音乐会中 , 他以他意大利人特有的奔放、热情 , 结合了维也纳爱乐乐团的“传统音响”(细腻、严肃与节制等) , 并且在两者之间 , 力图取得微妙的平衡 。他对圆舞曲的把握 , 着重体现了乐曲本身所蕴含着的优美、流畅与舒适感(例如 , 漂亮的开场《大湖圆舞曲》、早期代表作《情歌圆舞曲》 , 以及标题有些来历不明但又非常受人欢迎的《美酒、女人和歌圆舞曲》等);只是在例如速度、力度及音色的自由处理上 , 偶尔流露出个性化的表现;以往评论界对于穆蒂先生的评价 , 一般认为动力性较强 , 这一点 , 在本次音乐会中 , 集中体现在他对波尔卡舞曲、匈牙利舞曲以及特别是非斯特劳斯家族成员——苏佩的《维也纳的早午晚》序曲等作品的处理上 。我本人较为迷恋苏佩的这部作品 , 特别是开始处抒情的大提琴与结尾部分的一次又一次的高潮处理 , 这无疑是整场音乐会中的一个亮点 。当然 , 最亮点的 , 一定是 , 也必然是加演曲目中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回顾十几年的音乐会电视转播 , 我有一个总体的感受 , 那就是:作品《蓝色多瑙河》是至高无上的!似乎所有的作品都仅仅是《蓝色多瑙河》的
一个陪衬 。它既是斯特劳斯家族中最优秀的作品 , 同时也可以说是整个世界音乐文化精品中的一个抽样或者象征;它实在是太美了!它的美在演出之前已成定论;它美的洋溢 , 同时也美的不可多得;它简直就是一个美的符号 , 而期待美的出现即成了我们最美好的感受……正是通过这首作品(以及舞剧《天鹅湖》等) , 使我走上了热爱古典音乐之路并由此开始接触了更多的以及更加深刻的作品 。这也正如小约翰.斯特劳斯的传记作者范特尔(Hans Fantel)所写的那样:“只要演奏一下《蓝色多瑙河》 , 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圆舞曲的全貌 。它比任何作品都更雄辩、更精妙地在形式和精神上体现了圆舞曲的精髓……乐曲轻柔神秘的开端只有一个庞大的管弦乐团才能做到 , 当那丰满而激动人心的乐句徐徐开始时 , 如果指挥控制住缓慢和深沉的节奏 , 并在热情抒发的阶段也保留一种矜持 , 那么音乐就能扣住听众的心弦 , 使他与消逝的世界有机地融为一体 。”这段话 , 我想不仅是对作家作品的高度评价 , 同时 , 也许是对维也纳爱乐乐团 , 以及对穆蒂先生指挥的音乐会所下的一个最好的注脚及其一个较为恰当的间接概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