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言稿怎么写?
一、研究生日常的必修课就是读经典、研究经典 。每门学科都会有自己公认的一些大家,这些大家的专著是攻读这个学科的研究生们必读的 。
二、研究生读书要史、著、论相结合
研究生读书,书目的选择,计划的拟定,必须史、著、论相结合 。
"史"就是每个专业、每个研究方向甚至每个选题的学说史 。研究生研究、做学问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就是站在前人知识积淀的基础上,向历史学习 。每个专业必须搞懂本专业学术史 。有史的基础,选题、论文才能变得厚实起来 。
"著"指的是古今中外关于这个专业、这个研究方向、这个选题的经典著作、文献 。经典著作就是可以称为大家、名家的著作、文献 。读经典名著,掌握第一手资料是研究生读书的基本功 。研究生掌握了原著、文献,就知道教材内容的出处、来龙去脉,即源头所在,这样研究生就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去驾御教材,理解和讲授教材 。经典著作与史是什么关系?如果把"史"比作一个常青的"藤",那么经典著作就是在"藤"上结的一个又一个的"瓜" 。掌握了史来读名著,就好比"顺藤摸瓜",顺着史的线索去读不同时代不同名家的著作 。
"论"就是学术论文 。研究生怎样掌握学术动态、学术前沿?就是通过不断发展着的学术论文掌握学术动态 。研究生要学会看学术论文,坚持看新杂志、新论文,一周10篇左右,养成习惯,这样知识就永远不会过时,就能把握这个专业、研究方向、选题的学科动态和理论前沿 。有经验的导师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培养方案,所开课程和书目,就包括史、著、论这三个方面 。我们学会了这个方法,按照史、著、论相结合去读书、做学问,由旧专业向新专业扩展,由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推进,功底就扎实 。
三、施蛰存的理智法
施蛰存先生说青少年时期(即从十四五岁到二十岁这一段时间),是“用感情去读书”的 。“从童话看到中外古今新旧小说,每读一本书都和书中人物融合为一,仿佛自己就是济颠僧、武松、李逵、黄天霸、贾宝玉或堂·吉诃德 。”而到了二十岁以后,他就开始注意“用理智去读书”了 。“《水浒传》看了第二遍、第三遍,书中人物再也不能和我合二而为一 。我注意的是作者描写潘金莲和潘巧云的方法有何异同,七十回本和一百二十回本孰优孰劣,金圣叹的评语可信不可信 。用这副眼光去看小说,即使说当时也有可乐之处,毕竟不是青少年时期那种乐趣了 。”从“用感情读书”到“用理智读书”,这是一个质的飞跃的过程 。
四、高亨的一通百通法
著名学者高亨先生早年在清华大学研究院就学时,曾选定《韩非子》一书作为主攻的对象,悉心钻研 。他的.毕业论文《韩非子集解补正》,就是这次阅读、研究的成果 。这篇论文受到了梁启超、王国维两位大学者的赞扬 。读通了《韩非子》之后,高亨一发而不可收,接着又研读了许多周秦的其他重要古籍 。《韩非子》一书成了他研究周秦典籍的起点,从这本书出发,他读通了其他一系列的书,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研究成果 。高亨先生后来在总结自己的读书经验时说:“一经通,百经毕 。”意思是说,认认真真地读通了一本书,其他许多书也就触类旁通了,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通百通” 。“一通百通”的前提条件是“一通”,通要真通,而不能似通非通 。有的书看起来似乎“通”了,但未必真通 。真正按高先生“读通”的要求来衡量,就会发现自己对书的某些字句根本没有确切的理解;对于书里的许多难点、疑点,原来也没有认真去思索;甚至连书的主要内容都归纳不起来 。所以,对“一通”要下真功夫 。“一通”是走向一条治学之路的第一步,只要“一通”真“通”了,才有可能“百通” 。高先生的“一经通,百经毕”,当然是做大学问的经验之谈 。我们即使暂时不准备做大学问,在平时读书中,也不妨经常以一个“通”字反省自问,督促自己踏踏实实地认认真真地读书 。
- 法制安全进校园主持稿怎么写?
- 妈妈的生日派对主持词篇怎么写?
- 新生军训主持词怎么写?
- 数学课代表演讲稿怎么写?
- 元旦国旗下发言稿写法怎么样?
- 交通安全伴我行发言稿怎么写?
- 奉献主题的演讲稿格式怎么样?
- 奉献爱心演讲稿怎么写?
- 校园元旦晚会主持人开场白范文有没有?
- 元旦晚会主持开场白格式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