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悠久,以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其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作为文明标志之一的礼仪,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不仅因为我国的礼仪自成体系,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而且还因为我国的礼仪一向被视为法治的补充,在社会整体中发挥着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职能 。长期以来,通过礼教或政教作用于人们的思想领域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从而形成了一套以“礼”为核心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使我国在世界上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
通过国学礼仪的学习,知道了中国的“三礼”:《周礼》、《仪礼》、《礼记》,还知道了古人的名言:孔子说“人无礼,无以立”; 荀子说“人无礼而不立,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这就说明古代人们就认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礼仪与人、与家、与国的关系 。
通过学习了解到:礼是天地之道,天地互礼,日月相顾 。礼是人之道,人类互礼,万类相济 。互礼为敬,故曰:礼道主敬 。而且在《礼记?》开篇中说道:毋不敬 。
也就是说人类要敬天、敬地、敬祖、敬亲、敬人、敬己、敬事、敬万类 。因为敬是人类效仿天地之德的根本:天地互礼,阴阳共存 。敬是为了节制人们的情欲和惰性:制人情,节民性 。
在学习中还认识到礼仪教育是养正之本 。
其一,礼仪养正是第一教育 。古人入小学,以“洒扫应对进退”为开始,先教学生行为规范,先教学生做人做事 。
礼仪,是数千年来行之有效的教化良方 。而在现代教育中,上学直接教读书,教写字,教知识,教技能,却隔过了“行为规范”这个基础 。而且,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只用言教讲道理,很少用身教行礼仪,以致于礼仪成为现代教育的盲区 。
童蒙养之以礼,中有大正 。树正长高,路正行远 。至正之子,可以为家之栋梁 。可以为国之重器 。也就是说,礼仪养正是第一教育,人人必修 。少时未修,长成必修 。不修不正,不修不以传后 。
非常遗憾的是,礼仪养正,承天之道,易简易行,是中华民族智慧之本,可如今人知之者,鲜矣!人行之者,缺矣!
其二,礼仪养正是化成教育
礼仪养正训练,是人生态度和做人做事基本方法的训练 。重在让人直接去做 。行礼久而成习,动作间,人不言而教,不知而化,是行之有效、简单容易的教化方法 。古时民众大多不识文字,不能读书,然而民风淳朴,人德厚,多孝子,多忠信之民,靠的是以礼化之,以礼传家 。
可是现在,学生的德育课更多的是老师在课堂上的说教,礼仪教育虽然有所增加,但是,更多的学校却没有礼仪养正训练,使得礼仪断代,行之无正,多虚妄弄巧者,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如此无化之教何益?令人担心 。
- 校园法制宣传活动新闻稿怎么写?
- 档案转出介绍信怎么写?
-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应急预案如何写?
- 质量、工期、文明施工承诺书怎么写?
- 旅行社营销工作计划怎么写?
- 初二开学周记如何写?
- 诚信考试的承诺书格式怎么样?
- 农业银行自我鉴定怎么写?
- 秋季运动会广播稿如何写?
- 没去升旗检讨书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