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毕业实习报告如何写?( 三 )


葫芦丝是云南的少数民族乐器,是簧管耦合振动类乐器 。简单点说,葫芦丝由一个葫芦和三根竹管组成,葫芦顶端有吹嘴,气流从这里进入葫芦,葫芦是作为共鸣器的;三根竹管插在葫芦下方,中间一根较粗的是主管,主管插入葫芦内部的部分有一个铜制的簧片,气流振动簧片发音,它是发音器;主管上前面有六个音孔,后边有一个音孔;两侧的成为附管,附管打开时持续发一个因,右附管为中音3,左附管音为低音6 。
葫芦丝在结构上大同小异,在音调上通常有c调、降b调、d调、f调、g调等,用来演奏不同调的乐曲 。葫芦丝音域小,只有一个八度的音 。演奏时用气也较笛、箫等吹管乐器简单,所以葫芦丝是一种简单易学的乐器 。公司的宣传单上也写着“上到80岁的老人,下到学龄前的儿童都可以学的乐器” 。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因为教学中心的学生中确实有很多小孩子也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 。
小孩子学是为了掌握一门技能,老年人学习它是为了自娱自乐 。因为葫芦丝这种简单易学的原因,教学中心的学生真是各行各业、各种年龄都有 。教学上也有很大的灵活性 。我实习的开始阶段主要是做些助教工作,然后向老师们学习教学经验 。虽然我自己的演奏水平是可以的,但自己会和能教会别人是不同的 。比如实习第二天是周六,学生很多,老师让我帮助指导 。有个学生遇到一个问题,我自己知道怎么操作,但给他解释时他却不能理解,后来还是老师用了一个简单的比喻让他明白了 。这个比喻就是经验,教材上是不会这样的问题用这样的比喻就能解决的,而是要通过积累经验才可以做到 。这是我实习中懂得的第一个道理,自己会不代表能让别人也理解,教学是需要方法的 。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是很有帮助和提示作用的,因为我一直想要做一名教师,所以不论教什么,理论是一样的 。
经过几天的学习后,我也开始教学生 。而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又发现了很多问题 。实习期间我自己教了三个学生,他们学的课程是一样的,但上课的过程和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个小女孩接受的很快,但由于年龄小,有的东西掌握不到位,需要多加练习 。但也是因为年龄小,不能让她做枯燥的基础练习,练习应该设置的更有趣味性一些 。第二个是成年人,和小孩子比乐理基础不好,乐感也差一些,但是理解能力强 。所以对她的教学就主要侧重理论的灌输,懂得道理了自己可以在课后多加练习 。
成年人应该有这种练习的自觉,不用像对小孩子一样尽量避免枯燥的练习 。第三个是个稍微大一点的小学生,是个男孩子,虽然男孩子更好动一些没有那么认真,但是他对葫芦丝的兴趣很大,这是可以利用的 。他的接受能力也不错,但在气息上有一些小问题,需要通过练习来解决 。我给他安排的练习相对有些枯燥,但是效果会明显一些,为了能让他认真练习,就利用他的兴趣劝说他,实际证明效果不错,他是三个学生里进步最快的 。这些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 。有句话不是说:没有笨学生,只有笨老师嘛,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特点,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去发现他的特点,然后根据他的特点进行引导 。而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想象成什么样,而按照一种模式教学 。因材施教是作为老师得到的经验,而从学生的角度,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还是说我的三个学生,他们的课程安排是一样的,都是入门班的教材,但是每个人最后学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