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二 )


结构的作用效应常见的作用效应有:
1.内力 。
轴向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正截面上的法向拉力或压力;
剪力,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切向力;
弯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内力矩;
扭矩,即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某一截面上的剪力构成的力偶矩 。
2.应力 。如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等 。
3.位移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某点位变(线位移)或某线段方向的改变(角位移) 。
4.挠度 。构件轴线或中面上某点在弯短作用平面内垂直于轴线或中面的线位移 。
5.变形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各点间的相对位移 。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
6.应变:如线应变、剪应变和主应变等 。
极限状态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极限状态可分为两类: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的极限状态:
(1)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倾覆等);
(2)结构构件或连接因材料强度被超过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或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3)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
(4)结构或结构构件丧失稳定(如压屈等) 。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使用功能上允许的某一限值的极限状态 。出现下列状态之一时,即认为超过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
(2)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包括裂缝);
(3)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
(4)影响正常使用的其它特定状态 。
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结构的可靠与经济之间选择一种合理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代价,使所建造的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满足预定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等功能要求 。为达到这个目的,人们采用过多种设计方法 。以现代观点看,可划分为定值设计法和概率设计法两大类 。
1.定值设计法 。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如荷载、材料强度、几何参数、计算公式精度等)看作非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经验为主确定的安全系数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确定性方法 。此方法要求任何情况下结构的荷载效应S(内力、变形、裂缝宽度等)不应大于结构抗力R(强度、刚度、抗裂度等),即S≤R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我国和国外主要都采用这种方法 。
2.概率设计法:将影响结构可靠度的主要因素看作随机变量,而且采用以统计为主确定的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标来度量结构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即非确定性方法 。此方法要求按概率观念来设计结构,也就是出现结构荷载效应3大于结构抗力R(S>R)的概率应小于某个可以接受的规定值 。这种方法是20世纪40年代提出来的,至7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已进入实用阶段 。我国自80年代中期,结构设计方法开始由定值法向概率法过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