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唱大唐经典读后感有感( 二 )


《诗唱大唐》读后感(四):诗唱大唐音如虹,眺望繁星亮若梦
民间的八仙之一韩湘子据说原型是韩愈之侄?唐朝二十一帝中留下诗篇者一十六位;写下《宫词》的花蕊夫人究竟是三位中的哪一位?
大唐是一个符号,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情结 。唐朝既有潇洒无忧、浪漫飘逸的盛世,亦有动荡不安、咎由自取的晚唐末世;这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时代,这个时代即使面临危险仍然可以在跌跌撞撞中恢复元气,唐诗的典雅从容、包罗万象、浓烈绵长也被包裹在每一次动荡的褶皱中,显露出独有的光华 。
除去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些闪亮的名字,《诗唱大唐》涉及到的夹杂在历史篇章中的唐诗,更多还原了历史的细节,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的唐诗研究回归到文本典籍之中,抽丝剥茧、厘清史迹、串联行踪,这本书就是作者多年研究的唐诗心得笔记,原刊连载于《古典文学知识》,如今整合成书,才情与学术兼备,吹去唐诗厚厚的尘土,让读者通过阅读了解发生在唐朝的故事,慢慢接近大唐文学的真相 。
全书选文十九篇,研究对象上至帝王将相状元官吏,下至遣唐使禅僧孩童女子,不管是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作者的涉猎范围相当广泛,比如历史上只留下六首诗的唐文宗李昂,吉光片羽之中也留下了“清冷”“高古”的评价,“良工运精思,巧极有神 。临窗时乍睹,繁阴合再明”,可恨热爱艺术的李昂生在帝王家,摆平不了藩镇与宦官,甚至连自己的太子也保护不了 。
除了优秀的唐诗佳作,本书还选择了一些不为人知角落里的无耻无良之诗,一些鸡鸣狗盗,欺世盗名之徒,《窃李义府诗》的张怀庆,外号张狗儿,本领有限,偷取他人名作每句加两字发表,后人讥讽他“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作者考证此话有误,因为王昌龄成名晚半个世纪 。然而,此行为不仅被当时人所深恶痛绝,现代人也有“不知知网为何物”,如此“生吞活剥”,洗文抄袭更是不宜多乎 。
作者所选用的唐诗来处不局限在《全唐诗》,还包括《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白氏长庆集》等,甚至还有敦煌遗书 。在《唐代的孩子们在想什么》一文中,通过对敦煌、湖南、新疆等地的考古资料,他发现了出自许多唐代孩童之手的学郎诗 。唐时,敦煌等地就已经有了规模比较大,蒙学制度内容都已经完备的学堂,不管是识文断字的的初等文化,比如《千字文》,还是儒家经典和佛教知识,有《论语》等劝学诗 。这些学堂里的学郎,他们把自己的所学、业余生活、抄经贴补家用、饮酒出游、谈情说爱,不想上学等各种吐槽,都像弹幕一样写在书本、佛经、残纸上,很多稚嫩风趣的小歪诗可能并不押韵,字数也有残缺,比如“高门出贵子,好木出良才 。丈夫不学问,官从何处来 。”这就是典型的劝学诗;“今日好风光,骑马上天堂 。阿须家有好女,嫁与学士郎 。”这是青春懵懂的爱情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 。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 。”古时候的小朋友和现在也一样,在繁忙的学习间隔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忙趁东风放纸鸢” 。那些一千年前的小学郎留在纸头上的文字,定格了唐朝人酸甜苦辣的童年与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