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典礼学生代表演讲稿如何写?(15)


同样,大家在“勉而行”的过程中,要有“自拔于流俗”的志气;要有“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的心胸;要有“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态度;要有“不求近效,铢积寸累”的耐性 。这样坚持下去,则一定会有一番成就来回馈社会 。
有一部日本电影叫做《寿司之神》,讲的是小野二郎制作寿司的事情 。寿司看起来很简单,鱼肉、米饭、加上醋、盐、酱油而已,但小野二郎能成为寿司之神,却是将简单的东西做出一种别样的味道 。他的寿司体现出一种“职人精神” 。所谓职人,在日语中是对拥有精湛技艺的手工艺者的称呼 。所谓职人精神,就是不仅要将自己的工作做得完美,每一个环节都尽心尽力,而且要将自己的工作成果当成自己人格的寄托 。“职人精神”代表着精益求精,坚韧不拔和守护传统 。我们今天的社会需要的正是这种职人精神 。无论你们以后走向哪个工作岗位,从事怎样的工作,我都希望,你们能够秉持职人精神,做好自己的工作 。将工作真正作为自己的事业、注入自己的人格,而非简单的“搵食” 。这对你们的职业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
第三,我希望你们做一名知道“有无之用”的睿智之人 。
近些年来,对于大学教育的价值有着方向性的争议,是要更多的跟社会需求靠拢,还是要坚持大学形塑心智的定位,似乎没有明确的结论 。这里,让我们重温一下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关于教育的定位吧,他说:“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 。由此看来,大学教育不仅是为着未来生活做准备,它本身就是社会生活,就是生活的历程 。我们的教育既要关注日常生活,也要在意非日常生活,更要构建可能的生活 。这也是我们法大这些年来专注于“专、实、博、雅”本科教育教学创新实践的立意所在 。顺着杜威的意思来说,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当然是每个人都要去读的无字之书 。
如此说来,大学教育的价值争论何尝不是生活选择的困惑 。老子曾经智慧地指出二者的辩证关系,他说:“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就是说,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我们生活选择的每一步不能简单地以有用与否、回报多寡作为依归 。
史上有一个关于庄子的故事,讲的是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 。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么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独长了几千年?”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地说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 。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 。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听了此话,庄子对弟子说:“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弟子听了恍然大悟 。庄子感叹道:“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