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的实习报告如何写?( 三 )


但是怎样才能上好课,怎样才能教好他们,又是是我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 。
思考之后,我决定先从指导老师的上课风格入手 。既然指导老师教的这么成功,学习他的方法、吸收他的经验自然是一条捷径 。实习开始的两周,我便专心听指导老师的课,揣摩他的教学风格 。指导老师也很负责,很热心地告诉我怎么听课,在课堂上如何观察学生,如何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呢,指导老师的教学风格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用他的话说就是一节课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听都能听明白都能学到东西,这堂课就算成功了 。至于如何把话语权交给学生,主要就是采用教师点拨法,即设问析疑 。所谓设问析疑,是教师首先由一篇课文的切入口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分析疑问并由此转入另一问题,最后把学生引导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中 。通过这种设问析疑,在加上适当的讨论,某些课文再结合文体特点,采用品味法、朗读法进行教学 。法国教育学家第惠多斯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那么,怎么去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呢?让他们参与课堂,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惟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的融入课堂,惟有这样,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有所提高 。设问析疑无疑是一个较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一种的教学模式 。经过多次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有颇多好处,具体的说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专心地有礼貌地倾听,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了尊重,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 。总的说来设问析疑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
在文言文的教学方面,指导教师韩老师很注重诵读法 。让学生反复的读,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鉴赏,在读中受到熏陶 。对那些优秀篇章、名言佳句可反复诵读体味,做到“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味,乃至愈读愈有味,趣味无穷 。”例如教学《岳阳楼记》这样的名篇,指导教师就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骈句整齐、琅琅上口的特点,领略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以及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抱负 。读时要求学生要“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 。”进一步做到有轻有重、抑扬顿挫的读出感情来,大大增强了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 。对要求背诵的文言文,韩老师还加强背诵的指导 。其中我了一下读文言文还要遵循诵读的步骤和规律 。第一,读准字音;第二,读清句读、读懂文意;第三读美意境与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