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心得体会写法怎么样?

如果说选题意味着努力的方向 , 那么接下来的写作过程依然是费心费力的事情 。
想写好一篇论文 , 以往的研究成果必须要阅读 , 正是在研读前人的成果中发现问题 , 或者说前人的研究成果给我们提供一种思考的机会 。这个过程犹如个人的火柴遇到了前人的火柴皮 , 火柴可以不经过火柴皮而燃烧 , 但是那是不安全的火柴 。
在文献积累阶段 , 对材料的寻找不求一次就予以清剿 , 因为你在阅读既有材料的过程中总会发现新的有用的材料没有在第一次寻找的过程中发现 。如果说开始的时候就寻找大量的材料 , 最终有很多没有用 , 或者说是低质量的文献 , 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所以 , 开始寻找文献的时候找几篇高质量的 , 在阅读过程中继续挖掘与发现新的有价值的好文章 , 如果开始不加以鉴别会发现将有限的时间花在了一些低质量的文本上面 , 得不偿失 。
关于论文主题的名家材料尽量一次找差不多 , 免得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许多论文都是引用这些人的 , 而自己仅仅找了有限的几篇 , 心理着慌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引用的过程中 , 不会发生这一名家的文章分散多处的麻烦 , 系统性较强 。
阅读文献的时候以下需要要记录下来:
一是根据别人论文引发自己的思考或者说是他的局限之处以及自己的想法 , 
二是论证同一问题的时候想起的另一种思路 , 
三是某一名家与其论述相关的内容或者更有学术价值的内容 。
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 , 做记录的另一个好处是在成文的过程中能够避免找不到引文的情况 , 所以在文献打印出来的时候最好编好号 , 方便自己的查阅 。记录文献一般采取原文加阐述的方式 , 因为单纯的摘抄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忘记当时摘抄时的思考过程以及摘抄这句话的理由 , 如果适当加上自己的评论就能够方便有效地克服这一问题 。
在材料掌握差不多之后 , 就开始落笔成文 , 不能期望掌握了尽量多的材料乃至所有材料之后才予以动笔 , 
一是写作过程中会发现还需要哪方面的材料 , 
二是看材料的过程拉的太长 , 我们的记忆能力会让我们自己都不满意 , 因为你自认为闪光的观点会迅速忘记 。
写论文的过程要趁热打铁 , 要做到心无旁骛 , 尽量做到一气呵成 , 如果时间集中上有困难 , 那就一定要在可利用时间内将某一部分完成 , 否则那种炒冷饭的感觉令人窒息 。虽然根据名家经验 , 文章要在静下心来的时候写作 , 但是把有些内容放下来之后如果再有琐事缠身 , 很容易失去了写作的那种原始冲动 。当然 , 文章的修改过程等自己冷静下来之后效果会更好 , 将论文冷放一周会让里边的诸多问题在下一次审读的时候暴露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