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老街导游词-导游词格式怎么样?( 二 )


高淳,除了名闻遐迩的"固城烟雨"、"石臼渔歌"、"保圣晚钟"、"官溪夜泊"等高淳八景外,"四方宝塔一字街,倒栽柏树白牡丹"的高淳四宝更是众口皆碑,千秋光彩 。难怪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唯独把"江南圣地"的美誉赐于了高淳 。
列为"四宝"之首的"保圣寺塔"相传建于三国时期的吴赤乌二年(239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 。据说是孙权为庆贺其母八十寿诞而建 。亦说周瑜英年早逝后,孙权之母痛怜周瑜之爱妻小乔,亲自到当时的周城(今砖墙镇)接她回建业〈今南京〉游玩解闷,当八牛车驾行至高淳镇〈今淳溪镇〉东龙城山时,被两个打架的醉道士挡住去路 。孙母喝令拿下,不料两道士受惊而死 。孙母一生信佛,待人宽厚仁慈 。于是令人在龙城山建造了一座"七级浮屠"(即保圣寺塔),以超度两位死去道士的亡灵 。这座寺塔别具一格,国内罕见 。历代地方官吏都视该塔为镇县之宝 。塔高31米,塔身用特制的青砖叠砌 。"近看似玉笋拔地,远眺若健笔凌云" 。登塔鸟瞰,县城风貌,一览无余,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
早已消失在固城湖底的"一字街",始建于南宋,因明正德七年〈1512年〉东坝被加高三丈,
对高淳民俗作了长达12年研究的东南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第一个民俗学博士陶思炎陶思炎博士称高淳为江苏民俗文化的"富矿区" 。而这一"富矿区"的形成也是有其历史与地域原因的 。高淳虽离南京不远,但因交通不便,长久以来多靠水、陆两路与溧阳、安徽宣州等横向地带进行文化、婚嫁等方面的密切交流 。而与南京的纵向来往就少多了,几乎没受到什么六朝都市文化的辐射 。历史上高淳也无大量的外地人员流入,本地人也很少到南京来,直至今日,其语言体系仍属于吴语区,其封闭性可见一斑 。
近年来,高淳县委、县政府认识到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组织当年亲身经历的老人们回忆、整理,同时对民间文艺表演形式、套路、音乐等方面加强指导改进,克服了原来程式化、单纯以跑"字"(一般按"天下太平"四个字的笔划进行表演)为主的表演模式,丰富了表演内容,并在指导中注重对民间文艺特色的保留,强调原始性、民间化 。全县各级各部门对高淳民俗文化的认定与保护力度在逐步增强,但把民间宗教活动上升到传统文化的高度,加以开发利用,转化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对民俗区的开放与进步、传统文化的保持与发扬,高淳仅还只是开了一个头 。
给大家介绍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高淳也一定有了一些了解了吧,现在就请大家自由活动吧!
篇2:南京高淳老街游记
今年五一长假,我和阿姨一家去了一趟高淳,那里的老街和品茶楼里的茶,留给我的印象很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