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菽庄花园的导游词如何写?( 五 )



福建菽庄花园的导游词如何写?


如果说鼓浪屿是个海上花园,那么菽庄花园可称得上园中之园,它始建于1913年,是园主人林尔嘉以他的字“叔臧”的谐音命名的 。林尔嘉原籍福建龙溪(现为XX市) 。1874年,他出生于厦门,并在此度过其少年时期 。1905年起,任厦门保商局总办、厦门总商会总理 。他对厦门的贡献是:发起创办了电话、电灯、自来水等公共事业 。1915年,任XX市政会会长,曾多次发动华侨及各界人士捐资兴建中山路等市政设施 。日本侵占厦门后,自庐山移居香港,1945年以后回台湾定居 。1951年,病逝于家中,享年77岁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 。林维源父子不愿当亡国奴,遂举家迁回鼓浪屿定居,林尔嘉长大后,因为思念台湾的家园,便仿造板桥别墅兴建了菽庄花园 。
现在我们已站在花园入口处,花园由藏海园、补山园两部分组成,各造五景 。藏海园五景为: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补山园五景为: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 。藏海就是把大海藏入园中,隐含把山河揽入祖国怀抱、切莫再任人宰割的意思;补山就是以人工构筑补缀天然景色之不足,隐含山河破碎、亟待修补之意 。在这里,园主人的爱国之情跃然于表,待会儿我们将身临其境去领略其奥妙 。
菽庄花园有三个显著特点,可归纳为“藏、借、巧”三字 。请看我们前面,一堵高墙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和去路,眼前只有一些花草盆景,待各位走出圆拱门,看!!我们的视野一下开阔起来,万顷碧波早已静候在眼前,悠悠碧波豁然开朗,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 。这就是花园“藏”的妙处,原来这堵墙只是个屏障如果进门见海一览无余,便会失去韵味,显得平淡无奇 。现在,请看我们左手边的建筑物——眉寿堂,又名谈瀛(ying第二声)轩,门对海滨浴场,过去是园主人品茶吟诗作画的地方,现已辟为商场和餐厅 。这里有一个水池,水池右边有一闸门与大海相连,将海水引入园中形成桥畔外池,再经左边那个洞口通向内池,洞口上刻“止水”两字,取海水到此不再扬波之意,这样,藏海园就构成了三个景区:大海、外池、内池,由大到小,由外及内,很自然的把海藏入园中 。
现在请往右边看,这座长桥叫四十四桥,可为什么叫四十四桥呢?你看它从亭畔延伸入海,全桥长约100多米,凌波卧海、宛若游龙,设计者能因海构园,就势取景,使小巧的花园一下拓展了数倍,此乃花园“巧”的体现 。
好了,各位请随我向前,在我们面前有块天然巨石,上刻“海阔天空”是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所书,背面是园主人林尔嘉亲题的“枕流”两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