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古墓博物馆的导游词如何写?( 六 )


5、宋四郎墓:该墓于1983年被发现 。这座北宋晚期的墓葬 , 墓室平面呈八角形 , 八角各砌有砖柱 , 柱顶系砖雕斗拱 , 八角之间除一面为砖砌仿木结构门楼外 , 七面墙壁皆有壁画和假窗 。迎门的一面 , 彩绘墓主夫妇宴乐图 。在下垂启开的红色帷幕下 , 夫妇二人左右拱手端坐 。男墓主宋四郎头戴黑色幞头 , 身着圆领乳白色长袍;女墓主梳高发髻 , 身穿红色衣裙 , 夫妇二人脸形圆胖 , 相对微笑 。中间桌上放满了壶杯碗盘和菜肴食品 , 另外还有一名男仆和两名女仆 , 三侍者身躯矮小 , 以示身份低微 。这种主要人物大而居中 , 次要人物小而偏侧 , 是突出、夸张主题的艺术手法 , 世界各地都经常采用 。而在我国汉魏至宋代的壁画上也突出主题 , 使主大奴小 。但大小比例和位置安排 , 在视觉上更和谐、舒服 , 并且主大奴小、主尊奴卑 , 也体现出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墓门甬道两壁 , 各有两幅砖雕孝子故事 。进门左侧靠内一幅 , 画面为一孝子在竹林跪哭 , 新笋破土而出 , 当为孟宗“哭竹成笋” 。其它画面简单 , 难以确认 。
6、二号宋墓:该墓墓葬形制与宋四郎墓基本一样 。但其墓门外墓道右侧有一侧室 。该墓平面作八角形 , 顶部用叠涩构成八角形藻井 。壁间有壁画七幅 。迎墓门第一幅绘门扉半掩 , 每扇门上有乳钉四行 , 每行四枚 , 还有衔环铺首 。一侍女似欲开门而出 , 尤半遮面 。第二幅为一老者倚坐在靠背椅上 , 后站女侍 , 背置屏风 , 前侧立二人 , 年长者躬身作禀告状;年轻者肩扛扁担 , 扁担上系绳索 。此画面颇似父子二人交租后向地主告辞 。第
四、
五、七幅皆为砖雕假窗 , 第六幅砖雕圆茶几一件 , 几乎进一半凸出于墙面 , 成为镂空透雕 。该墓还有许多砖雕牡丹图案作为装饰 。在洛阳古墓博物馆中一共复原了五座北宋墓葬 , 都是采用砖砌仿木结构 , 雕梁画栋 。不过 , 墓室无前后之分 , 都是前堂后寝合成一体 。墓室周壁或雕饰孝子故事、奇花异草 , 或彩绘墓主夫妇宴乐的风俗壁画 , 是宋代西京洛阳一般商人与官吏、地主生前生活的再现 。这些砖雕画面的突出特点是背景简单 , 而人物形象皆为高浮雕 , 有些近乎圆雕 。洛阳宋代仿木结构砖雕墓葬 , 是洛阳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墓室内的角柱、斗拱和藻井 , 基本上采用“彻上露明造” , 加之雕饰的门窗隔扇 , 将墓室建筑绚丽多彩的姿容全部展现出来 , 给人以美的感受 。仿木结构砖雕的建筑形式和“朝着柔和绚丽的方向发展”的建筑风格 , 是宋朝这一时代十分明显的特征 。这是因为宋代建筑已开简化之端 , 斗拱负荷的机能与汉唐时期相比已开始减弱 。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 , 由于梁架结构的变更 , 斗拱比例更为减小 , 补间铺作的朵数大为增多 , 成为一种象征性的装饰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