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里古镇导游词如何写?

据史书记载 , 自唐代开始 , 瑶里人就依山筑窑、伐木为薪 , 烧制陶器了 。瑶里最早兴烧瓷器的年代是南宋末期 。在经历了元、明两代之后 , 从明朝中叶开始衰退 , 整整跨越了300多年时间 , 可见当时的繁荣之景 。而为什么会在瑶里并且是在绕南这个小村庄炼制瓷器呢?经过研究考证 , 烧造瓷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丰富的瓷土资源(瑶里山中盛产制瓷原料高岭土 , 虽经数百年开采 , 至今仍蕴藏丰富)、充足的水资源(贯穿全境的东河是景德镇母亲河昌江的源头之一 , 支流布满全境 , 水流湍急 , 终年不息 , 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充分的燃料资源(瑶里境内崇山峻岭 , 植被茂密 , 森林覆盖率高达82.3% , 烧窑用的上等燃料黄山松遍布山间) ,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 而瑶里恰好具备了这三个条件 。
根据调查 , 现境内遗存的宋、元、明古窑址多达上百处 , 古矿洞120多条 , 是目前景德镇市瓷业遗迹保存最完好的地区 , 对研究中国古代瓷业生产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瑶里古镇导游词如何写?


首先映入我们眼中的是“陶花源”三个字 , 制作这三个字的材料均很奇特—“陶”字用的是匣钵片 , 而匣钵本身就是一种陶器 。“花”字是用青花瓷片粘成的 , 它契合了“花” 。而这个“源”字呢 , 又是用釉石粘合起来的 , 釉石是制瓷的原料 , 而这里又是景德镇瓷业的发源地 。解释之后在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是陶瓷青花的原料产区及发源地 。也就是咱们现在要参观的瓷之源绕南 。
瓷之源牌楼旁边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由九块青石组成的九工图 , 这九块青石中雕刻的是制瓷的九大工序 , 当时有这么一说“南方有一石 , 过手七十二 , 方克成器” , 也就是说制作瓷器是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才能成为瓷器 , 但这九大工序是最主要的工序 , 分别为采石、粉碎、淘洗、拉坯、利胚、装底、画胚施釉、装匣钵烧窑、磨底选瓷 。这些工序到底是怎么操作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绕南瓷之源来了解一直吧 。
走进瓷之源牌楼我们就可以看到面前这条河流,此河就叫东河,当时的人们都是利用这条河经水路到达景德镇的,当时到景德镇需要一天半时间,一般船上都装载着茶叶和釉不子,什么叫釉呢?瓷器表面那层透明光泽的物质就叫做釉.釉是由瓷石制作的,右边的路上这堆白色的石头就是瓷石,它们主要出产于瑶里白石塔一带,而旁边这个矿洞也是明代时期开采瓷石的矿洞,现已内部塌方.大家是不是已经听到”咚、咚”的敲打声了 , 发出这种声音的就是左边的这个古代大机器——水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