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里古镇导游词如何写?( 七 )


在生产瓷器时为便于瓷器表面施釉 , 还要将釉果配制成釉浆 , 其配制方法一般是先将釉灰用水淘细 , 再配以釉果调和成浆状 。釉灰也是一种传统的制釉原料 , 由石灰石与狼萁草或凤尾草烧炼而成 , 主要起助熔作用 。俗话说:“无灰不成釉” 。并且 , 加多少釉灰也是非常有讲究恶的 , 适量釉灰的加入可以使釉面透明光滑 , 但过多则会使釉面发青甚至发灰 , 有损制品的美观;而用得过少 , 又会使釉面出现波浪纹等毛病 。一般的十盆细泥、一盆灰称为上等釉 , 而七八盆泥、两三盆灰就称为中等釉了 , 泥灰各半或灰较多则称为下等釉 。瓷石是不是制釉的唯一原料呢?不是的 , 不同的釉需要不同的物质 , 有的还需要像长石 , 石英 , 高岭土这样的制釉原料 。并且 , 釉果本身也会因环境变化而各有不同 , 釉果一般为石英岩风化而成 , 粉碎加水调制后才具有可塑性 , 它们因产地、种类及风化程度的差异 , 化学组成便不尽相同 , 用途也不一样 。打个比方 , 如果一种瓷石中的氧化钾(K2O)、氧化钠(Na2O)含量高 , 它一般用于制釉 , 又称釉石;而二者含量低的就会用来
制瓷胎 。当然 , 不只是用单一的瓷石制瓷胎了 , 它还要加入一定的高岭土 , 两者混合之后 , 即可做瓷了 。
看完我们的古水碓跟古釉果作坊我将带大家去参观我们的古龙窑遗址 , 去往龙窑遗址的途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座庞大的窑柴垛 , 远看就象埃及金字塔 。之前我已经给大家介绍过烧造瓷器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 想必大家还记得吧 。其中一个条件就是要有充分的燃料资源 , 而现在看到的就是松柴 , 我国古代烧窑用的燃料 , 主要是松柴和槎柴 , 统称窑柴 。之所以建成这种形状 , 是为了使落在柴垛上面的雨水迅速流走 , 且不渗入柴垛里面 , 这样柴不易湿 , 干燥起来也很快 , 烧窑时就能提高热效率 。
在景德镇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里窑 , 十里焦 。”意思是说烧一窑瓷器 , 要耗费十里的树林 , 由此可见烧窑的不易 。据有关文献记载 , 明代窑小 , 一窑要用柴180担(约合9吨);清代窑大 , 一窑烧掉的柴竟达500担(约合25吨) 。经过我们的金字塔形柴垛我们可以看见两处未经开发的龙窑遗址 , 它们都是元代的斜坡式龙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