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系实习报告怎么写?(18)


3、先面后孔
对于箱体、支架和连杆等零件应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 。这样就可以以平面定位加工孔,保证平面和孔的位置精度,而且对平面上的孔的加工带来方便 。
4、光整加工主要表面的光整加工(如研磨、珩磨、精磨\\滚压加工等),应放在工艺路线最后阶段进行,加工后的表面光洁度在Ra0.8um以上,轻微的碰撞都会损坏表面,在日本、德国等国家,在光整加工后,都要用绒布进行保护,绝对不准用手或其它物件直接接触工件,以免光整加工的表面,由于工序间的转运和安装而受到损伤 。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大体可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是拟定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然后再确定每一道工序的工序尺寸、所用设备和工艺装备以及切削规范、工时定额等 。这两个步骤是互相联系的,应进行综合分析 。工艺路线的拟定是制定工艺过程的总体布局,主要任务是选择各个表面的加工方法,确定各个表面的加工顺序,以及整个工艺过程中工序数目的多少等,机械零件是由若干个表面组成的,研究零件表面的相对关系,必须确定一个基准,基准是零件上用来确定其它点、线、面的位置所依据的点、线、面 。根据基准的不同功能,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类 。
设计基准
在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它点、线、面位置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 。如图32-2所[cc2]示的轴套零件,各外圆和内孔的设计基准是零件的轴心线,端面A是端面B、C的设计基准,内孔的轴线是外圆径向跳动的基准 。
工艺基准 零件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 。工艺基准按用途不同又分为装配基准、测量基准及定位基准 。
(1)装配基准 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在部件或产品中的位置的基准,称为装配基准 。(2)测量基准 用以检验已加工表面的尺寸及位置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 。如图32-2中的零件,内孔轴线是检验外圆径向跳动的测量基准;表面A是检验长度L尺寸l和的测量基准 。
(3)定位基准 加工时工件定位所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作为定位基准的表面(或线、点),在第一道工序中只能选择未加工的毛坯表面,这种定位表面称粗基准.在以后的各个工序中就可采用已加工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这种定位表面称精基准 。
为了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必须从毛坯上切去的那层金属的厚度,称为加工余量 。加工余量又可分为工序余量和总余量 。某工序中需要切除的那层金属厚度,称为该工序的加工余量 。从毛坯到成品总共需要切除的余量,称为总余量,等于相应表面各工序余量之和 。在工件上留加工余量的目的是为了切除上一道工序所留下来的加工误差和表面缺陷,如铸件表面冷硬层、气孔、夹砂层,锻件表面的氧化皮、脱碳层、表面裂纹,切削加工后的内应力层和表面粗糙度等 。从而提高工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加工余量的大小对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均有较大影响 。加工余量过大,不仅增加了机械加工的劳动量,降低了生产率,而且增加了材料、工具和电力消耗,提高了加工成本 。若加工余量过小,则既不能消除上道工序的各种缺陷和误差,又不能补偿本工序加工时的装夹误差,造成废品 。其选取原则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余量尽可能小 。一般说来,越是精加工,工序余量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