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八景读后感锦集( 三 )


《东京八景》读后感(四):别了,青春
初次得知这本书是在“网抑云”很火的时候,大家都在评论里刷“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之类的话语 。所以印象中的太宰治总是一副悲观、颓废的模样——这当然与他广为人知的小说《人间失格》是分不开的,但读了作者其他书后却发现并不全是 。前期的作品多表现为颓废叛逆,中期的作品则体现出了再生的精神,在纵观太宰治的一生后我才渐渐的明白了这本中期作品的真正含义,原来作者并不是厌倦了现实中的生活中的种种,他只是在寻求另外一份新的生活,这是一种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期待的感情,也是对生命一些新的寄托 。而且这一切都与生活中的其他东西无关,是一种自我放逐,或者说是一种自我解脱,就像作者说的"想将它当作是与青春诀别的题目,不谄媚任何人的写下它 。"作者写它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获得一种新的自由 。而这部小说也是作者总想着有一天要好好慢慢的写的,想要借当时的风景写下在东京十年的生活,一切的过往都在他的脑海之中浮现,一切的细节都是那么的清晰,没有丝毫的错漏 。
《东京八景》这个书名乍的看上去很难不让人认为它是一本东京旅游指南,但只要对作者有一定了解“便不难想象一个生活消极和有着病态表现的人会单纯的写一本旅游指南吗?
写这本小说的时候他已经三十二岁了 。就当时的日本来说,这个年龄已经是将要进入中年的阶段 。而且扪心自问,无论肉体还是热情,也已经可悲地无法否定人到中年这一点 。他在文章中说“先记下是好的,因为你已经失去青春了,现在不是一味地恍惚、不安的复杂叹息,在狭窄的房间里里中走来走去的时候,一定得不断的前进才行 。”于是他买了一张东京市的大地图,从东京车站搭乘前往米原的火车,反复不断告诉自己说:这并不是去游玩,是为了全心建立自己一生最重要纪念碑的旅行 。
这是他与青春的诀别书
太宰治,本名津岛修治 。1909年6月出身于日本青森县北津轻郡一个富贵之家 。父亲曾任众议院议员、贵族院议员 。母亲体弱多病,排行第九的太宰治自幼由姑母及保姆照顾 。父亲的严厉与母爱的缺失造成了太宰治纤细而敏感的个性,于是从懂事起,强烈的孤独感就与他如影随形 。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1939年,在恩师井伏鳟二的撮合下,太宰治与担任教师的石原美知子结婚,一束光照进了太宰治的心灵 。和太宰治之前喜欢的歌女舞女不同,石原是个典型的大家闺秀 。和这样的女性组建家庭,一度让太宰治不管是在文学还是生活上都转换了心境 。同年三月,于《文学界》发表《女生徒》,因《女生徒》而获北村透谷奖,这时候的太宰治开始重新渴求人类少许的诚实与爱,阳光似乎也开始眷顾他了,文字中也开始歌颂信任与正义 。其中的代表作当属《奔跑吧,梅勒斯》,他在里面这样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