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博物馆导游词怎么写?( 五 )


好了,我们再顺着展览柜看下去,我们会看见各种动物的蛋以及部分动物的标本 。也许眼界开阔的朋友会发现展览柜背后的墙上分布着一排展板,上面依次介绍了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的过程 。我们顺着展板看下去很快就会发现恐龙时代的内容,这上面就很详细的介绍了关于恐龙的许多东西 。恐龙,生活在距今大约2
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的、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一类陆生动物,是群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脊椎动物,大多数属于陆生爬行动物,但能直立行走,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 。说是脊椎动物而不说是爬行动物的原因是,恐龙曾经被归为爬行动物,但是其不符合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匍匐的行走方式,以及现在一直被质疑的冷血动物一说 。恐龙最早出现在约2亿4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 。恐龙最终灭绝于63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古新世 。
再向前走,映入眼帘的便是之前提到过的本馆的“镇馆之宝”--合川马门溪龙 。这是一种巨型的蜥脚类恐龙 。这只龙体长22米,背高3.5米,颈长9.8米,生活在距今约一亿五千年前晚侏罗世 。它不仅是亚洲最大的恐龙,而且是我国研究最深、展出最早的恐龙化石 。朋友们,如果你们拍照的话,就会发现相机根本不能拍下这副完整恐龙骨架 。这巨大的恐龙骨架后面的那扇墙上是一副占据整个墙面的四川侏罗纪晚期恐龙生活意向图 。通过这幅图,我们可以生动地想象出当时恐龙的生活状况 。
在马门溪龙的前方,大家只需要转头就会看见很多大块头,一具坦氏铲齿象和一具亚洲象的骨骼标本,很难想象以前的大象牙齿是长在我们现在说的鼻子上的,像铲子一样 。与它们对峙的是安岳马门溪龙和鸭嘴龙的化石,逆时针参观下去分别是甘氏四川龙、广元马门溪龙、沱江龙、鸿鹤盐都龙、杨氏鹦鹉龙和多齿盐都龙 。这些恐龙,除了甘氏四川龙氏肉食性恐龙,其他恐龙均为草食性为主 。前面,也就是整个展厅的右边部分,这边依然有很多展览柜,墙上的展板是刚才左边墙面上的延续 。而展览柜中展览的是一些古人类头骨化石、部分石器工具和各种原矿石,更重要的是有些矿石是采集自地球南极、北极、珠峰和太平洋底的珍贵岩矿标本 。大家仔细看,这些古人类头骨揭示了人类一步一步进化的过程,而这些石器工具无不述说着人类的伟大智慧,这些石头,千奇百怪,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产物 。再往前,就回到我们刚进门看到的那面屏风了 。
好了各位朋友,关于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留下一点印象,不详尽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海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