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机遇》读后感精选

《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机遇》读后感精选
文章图片

《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机遇》是一本由白重恩 / 蔡昉 / 樊纲 / 江小涓 / 隆国强 / 杨伟民 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4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机遇》读后感(一):记录几个要点
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不同:桑德尔在《精英的傲慢》和艾瑞里在《怪诞行为学》中明显表现出对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拿纳税人的钱来救那些制造危机的金融机构的不认同(更别说之后金融高管更是拿到了巨额奖金),而经济学家则认为美国政府的这种兜底措施是对民众负责(因为风险暴露了需要有办法收场) 。一组数据:皮凯蒂对中国不平等的研究,2015年,中国最富有的前10%的人群占全部财产比重的67%;最富有的1%的人群占全部财产比重的30%;最底层的50%人群,只占全部财产的6.4%,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中最不公平的是美国,但中国的不公平程度已经接近美国,并且超过了法国、德国 。
城镇化导致的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农民工进城后,无法成为市民) 。
《全球技术周期视角下的中国创新机遇期》:美国学界研究:人人都在谈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但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没有在经济增长中体现出来(索洛悖论;长期停滞理论:全球经济的低迷和长期停滞现象) 。产业周期和技术周期表名,世界创新并不乐观,新技术范式的大突破和颠覆式技术创新在近期依然是美好的愿望,我们难以依赖技术革命引领全球经济在近期走出低迷;全球技术发函处于旧周期和新周期的交接期货孕育期;中国出现加速赶超和局部赶超的迹象 。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判断的几大要件:基础科学理论有没有重大突破;在此基础上,重大技术和工艺的突破;是否出现了专利和应用性技术的蜂聚现象;商业化转化出现加速现象;经济持续增长,经济组织和社会模式发生重大变化 。创新者对跟随者的技术创新战略,最好是等其不断研发,一直到要产业化的时候,再把其已经产业化的技术转移给后发国家,把原来的研发全部打消掉(大飞机和汽车的案例,研发的差不多了,创新者进行产业化,导致原有的基础性原发创新都胎死腹中),所以中国市场换技术的战略,从技术发展的角度上来讲,对中国自己的创新非常不利 。中国创新战略:市场导向的大规模技术创新和基础导向的政府赶超体系 。中国真的能迎来第二次人口红利吗(受过高等教育和一些有专业技能的劳动力,会替代传统以初高中文凭为主体的农民工群体,这个替代会导致研发人员薪酬、技术工人薪酬维持在较低水平,从而构建起中国第二次人口红利)?根据罗斯高的研究,中国的人力资本质量可不是那么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