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导游词怎么写?( 七 )


评价如今,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依靠这座墩墩山,远近百里尽收眼底 。墩墩台处在阳关的制高点,它是阳关历史唯一的实物见证在山南面,有一片望不到头的大沙滩,被当地人称为“古董滩” 。这里流沙茫茫,一道道错落起伏的沙丘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 。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 。汉唐陶片、铁砖、瓦块、兵器、装饰品、陶片等古遗物,俯拾皆是 。故当地人有“进了古董滩,空手不回还”之说 。除此之外,这里还残存部分房屋、农田、渠道等遗址,当大风过后,这些遗址清晰可见,引人瞩目 。阳关,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一座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凄凉悲惋,寂寞荒凉 。今日的阳关,不再是王维笔下“西出阳关无故人”凄凉委婉的代名词,今天的阳关、已是柳绿花红、林茂粮丰、泉水清清、葡萄串串的好地方 。烽火台高耸的墩墩山上,修建了名人碑文长廊,漫步在长廊里,既可欣赏当代名人的诗词书法,又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 。

阳关导游词怎么写?


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外的南湖乡境内,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西部边境之门户 。唐代诗人王维首“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使阳关名扬千古 。
阳关建于汉元封四年(前107年)左右,曾设都尉管理军务,自汉至唐,一直是丝路南道上的必经关隘 。历史的久远使关城烽燧少有遗存,据(元和郡县志)载阳关,在县(寿昌县)西六里 。以居玉门关之南,故曰阳关 。本汉置也,渭之南道,西趣鄯善、莎车 。后魏尝于此置阳关县,周废 。”巴黎藏敦煌石室写本(沙州地志)(p.5034)载:阳关,东西二十步,南北二十七步 。右在(寿昌)县西十里,今见毁坏,基址见存 。西通石城、于阗等南路 。以在玉门关南,号日:“阳关”(注: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 。可见唐时阳关已毁,仅存基址 。古寿昌城在今敦煌市南湖乡北工村附近,阳关在寿昌故城西6里,或10里处,当指约数而言 。专家考证,阳关故址就在今南湖乡西面对‘古董滩”的流沙地带 。
出敦煌市西南行75公里路程即可到达阳关故址:“古董滩” 。1943年向达先生在这里考察时写道:“今南湖西北隅有地名古董滩,流沙壅塞,而版筑遗迹以及陶片遍地皆是,且时得古器物如玉器、陶片、古钱之属,其时代自汉以迄唐宋皆具,古董滩遗迹迤逦而北以迄于南湖北面龙首山俗名红山口下,南北可三四里,东西流沙湮没,广阔不甚可考” 。1972年酒泉地区文物普查队于古董道西14道沙渠后,发现大量版筑墙基遗址,经试掘、测量,房屋排列整齐清晰,面积上万平方米,附近有继续宽厚的城堡垣基 。阳关故址当位于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