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导游词怎么写?( 八 )


古代阳关向北至玉门关一线有70公里的长城相连,每隔数十里即有烽燧墩台,阳关附近亦有十几座烽燧 。尤以古董滩北侧墩墩山顶上的称为“阳关耳目”的烽燧最大,地势最高,保存比较完整 。
阳关古塞何以建在这片荒漠之中?考古学家研究发现,阳关占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之险要地势 。附近在古代又水源充足,渥洼池和西土沟是最大的独立水源,至少在三四千年前,这里就已成绿洲盆地,有发达的火烧沟文化;汉唐时期,阳关军士即借以此水而生息 。西土沟平时上游干涸,下游有泉水汇成水溪北流,时有山洪暴发 。洪峰过后,沟岸纷纷塌落,河床加宽,大量泥沙顺流而下,遂在下游沉积 。泥沙在西北风吹扬搬运下,形成条条沙垄,阳关古城送逐渐被水毁沙埋 。
(玉门关历史导游词 ·兰州导游词 ·伏羲庙导游词 ·嘉峪关关城导游词)
游客到丝路必到敦煌,到敦煌必到阳关 。古迹并没有多少好看,关键是去凭吊历史,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延续历史的哀音 。阳关附近有一南湖和葡萄长廊,风格殊具,可参观当地民俗 。

阳关导游词怎么写?


沙滩上的古董之所以多,相传唐天子为了和西域于阗国保持友好和睦关系,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于阗国王 。皇帝下嫁公主,自然带了好多嫁妆,金银珠宝,应有尽有 。送亲队伍带着嫁妆,经长途跋涉,来到了阳关,便在此地歇息休整,做好出关准备 。不料,夜里狂风大作,黄沙四起,天黑地暗 。这风一直刮了七天七夜 。待风停沙住之后,城镇、村庄、田园、送亲的队伍和嫁妆全部埋在沙丘下,从此,这里便荒芜了 。天长日久,大风刮起,流沙移动,沙丘下的东西露出地面,被人们拾拣 。当地人曾在这里拣到过金马驹和一把精致的将军剑 。这个传说是野史还是正史,不得而知 。

历史的久远使关城烽燧少有遗存,古代阳关向北至玉门关一线有70公里的长城相连,每隔数十里即有烽燧墩台,阳关附近亦有十几座烽燧 。尤以古董滩北侧墩墩山顶上的称为“阳关耳目”的烽燧最大,地势最高,保存比较完整 。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依靠这座墩墩山,远近百里尽收眼底 。墩墩台处在阳关的制高点,它是阳关历史唯一的实物见证在山南面,有一片望不到头的大沙滩,被当地人称为“古董滩” 。这里流沙茫茫,一道道错落起伏的沙丘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 。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 。汉唐陶片、铁砖、瓦块、兵器、装饰品、陶片等古遗物,俯拾皆是 。故当地人有“进了古董滩,空手不回还”之说 。
到丝路必到敦煌,到敦煌必到阳关 。说到阳关,就不得不提它和丝绸之路的关系 。丝绸之路开辟时,商队从长安出发,到敦煌进行补给后,再从两个关口出发,阳关就是其中一个 。经过阳关后,商队穿过沙漠,到达鄯善(今新疆若羌),再到于阗,接着经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到达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后,和从玉门关出发的商队会合,再到塞琉西亚,最远到达土耳其南部和埃及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