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进体制却慌忙逃离?基层单位如何实现人岗适配
文章图片
好不容易“过五关斩六将”拿到选调生名额 , 但真正到了工作岗位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基层 。近日 , 媒体报道部分进入体制内单位的毕业生 , 重新审视这份来之不易、外表光鲜的工作 , 有些人决定另寻他路 , 也有人在“留”与“走”之间苦苦挣扎 。
尽管上述现象并非所有体制内年轻人的想法 , 但至少说明 , 部分基层体制内单位存在人才与岗位不适配的问题 。有的人感到自己的专业技能无法在工作岗位上施展 , 有的人认为自己难以通过平凡琐碎的日常工作实现能力积累和经验增长 。
应该说 , 年轻人面临的这些困惑 , 不仅在体制内存在 。即使是更加灵活的就业岗位 , 也会存在人岗不适配的问题 , 也有可能出现人才流失 。但是 , 因为体制内人才队伍建设事关公共利益 , 这一现象更值得被人们关注 。实现人岗适配 , 尽最大努力优化配置人力资源 , 也是建设高水平基层人才队伍的题中应有之义 。
正如报道所指出的 , 近年来 , 因为体制内工作吸引力增强 , 基层单位新招收了许多高学历年轻人 。下大力气吸引优秀青年到基层服务 , 让他们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 , 无疑是促进青年成长的正确方向 。不过 , 吸引年轻人到基层服务 , 并不是无区别地分发 。有基层岗位需要见识广、专业能力强的人才 , 有基层岗位则更需要工作细心、有定力、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 , 那么在选用人才过程中决不能“唯学历论” , 要给有本领的年轻人施展才干的天地 。
目前 , 一些基层单位出现了盲目招收高学历人才的倾向 , 甚至在选调、招录时指定高校的范围 。这种做法 , 不仅容易引发社会关注的“学历歧视”问题 , 也不利于人才的梯队建设 。保证人尽其用 , 兼顾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活跃性 , 才是基层用人应当追求的目标 。
而一些年轻人在进行职业规划时 , 也暴露出理想与现实的差异 。有人认为体制内工作清闲、压力小 , 但基层工作恰恰要求不辞辛劳、事无巨细;有人曾立下雄心壮志 , 产生不切实际的设想 , 但到了工作岗位才发现自己只能做“一颗螺丝钉” 。种种认知的不匹配 , 也让部分基层青年产生浮动情绪 。
走进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 , 建立在了解基层的基础上 。在毕业生就业辅导工作上 , 高校可以有更大作为 。比如 , 举办交流会 , 邀请前往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 , 分享学长的经验与心得;邀请用人单位进校园 , 请招录岗位上的前辈现场答疑解惑 。总而言之 , 让毕业生更清楚地认识意向岗位 , 才能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
- 聪明却孤单的孩子:利用“执行功能训练”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读后
- 如果人生只剩三个月
- 待老
- 王长杰医生提醒治疗子宫腺肌症要纠正“宁可用激素,也不喝这个中
- 子宫腺肌症病人为何会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试中药心不死”这想
- 无法选择的“人生剧本”
- “大无畏者”恶作剧
- 不同凡响的“御者”
- 赚“以后的钱”
- 也说“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