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在一起》读后感摘抄( 五 )


卡蜜儿出场的时候是在看病,1米73的个头,她却只有48公斤重,医生都已经忍无可忍,称她扁平得是可以穿过两张相粘的海报纸的缝隙,医生认为她的生活状态已经到了非改变不可的时候,她却认为这样好像还能凑合……可怕的体重是卡蜜儿的象征 。菲力伯出场的时候是在卡蜜儿的无意观察中,自顾不暇的卡米尔之所以还能看到他,是因为他从穿着打扮到在超市中的普通购物都显得那么的奇怪与局促,他那无处安放自己的感觉,让人感觉这是一个时刻生活在窘迫之中的人物,他的窘迫甚至已经熟极而流,不需要任何外力就四处流淌……他总是忘记自己家大楼的密码锁,这仿佛也是一个象征,他的全世界上了密码锁,而他,忘记了密码 。
接到外婆波莱特受伤消息的时候,弗兰克刚刚买了一辆摩托车,这个超出自己预算的奢侈品,让他的生活变得窘迫,他没有钱也没有时间,而现在百上加斤,他又有了一个必须探望的骨折的外婆 。医院的灯光是他的象征物,在那个忽然出现的过分强烈的灯光下,他忽然连路在哪里都找不到了 。就是这样的4个人,他们阴差阳错地居住在了一起,最后他们治愈了彼此 。我非常喜欢这个故事,也希望你能够去享受他们治愈的过程 。
分享书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元素:卡蜜儿一直非常喜欢画画,教她开笔的老师为她选择的启蒙画家是朱耷,我们中国著名的画家八大山人 。这个元素是我最没有想到的,也是看完全书之后印象最深刻的 。八大山人是一个拒绝抒发自己情绪的人,他把自己的全部情绪都给了绘画,然后在现实生活中他疯了 。卡蜜儿的老师告诉她,现今的世界和朱耷的那个世界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个世界,你一定先走出自己的那个封闭的小世界,然后你才可以拥有大的美好的世界 。这本小说的封面上,放着卡蜜儿绘画的画面,我觉得这个设计者在这本书中总结出来的最重要的元素和我是一样的,有一种知音的快乐 。
我们的美术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朱耷,他的签名,有人觉得“哭之”,有人觉得像“笑之”,老师跟我们说,越是你生活“哭之”的时候,越要把它看成“笑之” 。
看完这部《只要在一起》,我想起了老师的这句话 。让我们哭之笑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