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三更半夜的三更是几点到几点?

1、三更半夜的三更是几点到几点?三更指 23-次日凌晨1点
古时一个时辰分八刻 , 即现在的15分钟为一刻,那样的话午时三刻—–即11:45。
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 , 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 。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 。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 。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 。“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 。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
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
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
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
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
9时至11时为“巳时”,
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
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
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
9时至11时为“亥时” 。
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 。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9时直杀到下午3时” 。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 , 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把一夜分为五更 , 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 。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 。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 。“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 , 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 。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 。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
【午时】日中 , 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 。(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 。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人定也就是人静 。(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
我国古代计时的四个单位
古代计时单位是:时,更 , 点,刻 。时也称时辰,用12地支表示 , 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古时与现代时对照:
子: 从半夜11点到凌晨1点
丑: 从凌晨1点到3点
寅: 从凌晨3点到5点
卯: 5-7
辰: 7-9
己: 9-11
午: 11-13
未: 13-15
申: 15-17
酉: 17-19
戍: 19-21
亥: 21-23点
夜里的时间还分为更和点 。一夜等分为五更 , 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
一更: 19-21点
二更: 21-23点
三更: 23-次日凌晨1点
四更: 1-3点
五更: 3-5点

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三更半夜的三更是几点到几点?

文章插图
2、三更半夜的三更指的是几点把晚上子时整作为三更,三更就是半夜,而三更天则是三更附近,也就是在天的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 。
【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三更半夜的三更是几点到几点?】中国古代直至本世纪初 , 没有钟表之时,城乡都很流行夜间打鼓报时 。大城市设有“鼓楼”,小镇或是乡村大宅院有“更楼”,每夜有值班更夫(巡视兼报时仆役),按时辰从更楼走出巡视一番,一路击鼓报时 。今天在个别偏远乡村 , 仍然有以打鼓或是敲木梆来“打更”报时的 。
二十四时辰制 。
宋代以前,测量时间的是铜壶滴漏,一把钢尺插漏壶中,水平面上面 , x时后y刻,一目了然 。宋代发明了水运仪象台,齿轮带着托牌小人从门后经过,时辰小木人初现、时辰小木人正位两个标志就好判断了 。
后来出现了时正,时正即时辰牌正位,比如:子初、子正、丑初、丑正、寅初、寅正、卯初、卯正、辰初、辰正、巳初、巳正、午初、午正、未初、未正、申初、申正、酉初、酉正、戌初、戌正、亥初、亥正 , 共二十四时,和西式的二十四小时完全一致 。
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三更半夜的三更是几点到几点?

文章插图
3、三更半夜的三更指的是几点 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大概几点1、三更是当天的晚上十一点到第二天凌晨的一点 。古代把晚上戌初一刻作为一更 , 亥初三刻作为二更,子时整作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 。由此可推算出三更是当天的23:00至第二天1:00 。
2、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代的2个小时 。古时与现时对照:子时是从夜间11点到次日凌晨1点 , 丑时是从1点到 3点,寅时是从3点到5点,依此类推,每隔2小时分别为卯时、辰时、已时、 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戊时、亥时 。
3、古人还将夜里的时间分为更 。一夜等分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2个小时,从晚上7时开始起更,一更指7时至9时,_^更指9时至11时,二更指11时至次日凌晨1时,四更指1时至3时,五更指3时至5时 。
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三更半夜的三更是几点到几点?

文章插图
4、“三更半夜”中的“三更”具体指的是几点?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一刻作为一更,亥时三刻作为二更 , 子时作为三更 , 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 。
晚上子时整作为三更,三更就是半夜 , 而三更天则是三更附近,也就是在天的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 。
在古代大城市设有“鼓楼” , 小镇或是乡村大宅院有“更楼”,每夜有值班更夫(巡视兼报时仆役),按时辰从更楼走出巡视一番,一路击鼓报时 。今天在个别偏远乡村 , 仍然有以打鼓或是敲木梆来“打更”报时的 。
十进制是自然而然的选择,因此早期的历法、时间才用了十进制 。阴阳五行历,属于十月太阳历;十时辰制,则是时间的十进制划分 。在十时辰的使用早期,选择了若干关键性的自然现象、生物反射、生活习惯作为时间的节点,帮助人们认知时间 。到后来,才逐渐转变为使用数字、或天干等代码来表述 。
据《隋书.天文志》,白天的五个时间节点为:朝、禺、中、晡、夕;夜晚的五个时间节点为:甲、乙、丙、丁、戊 。夜晚的五个时间节点,逐渐转变为夜间安全巡逻时的附加授时节点 , 称为五鼓、五更,一直延续到清末 。
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的一日六十的分法传入中国 , 与十时辰制配合使用 , 形成了更点制 。常用表述方法有x筹y点、x鼓y点、x更y点 。x筹y点,反映了十时辰制在历算中比十二时辰制更便于筹算 。钟鼓楼授时 , 通常鼓声为更、钟声为点 。古代城市实行宵禁 , 定时开门、关门 , 早晨开城门时间并不是太重要,因此人们通常会注意到非常频繁的钟声;晚上关城门时间则需要关注(不注意就得睡城里大街上) , 因此净街鼓(起更)必然是关注焦点 。注意点的差别,衍生了一个词汇“晨钟暮鼓” 。
三更天:如果23点还不睡或23点才睡,对身体损伤很大,因为子时是最养气血的时辰 , 这时的睡眠对修复全身气血十分关键 。经常熬夜晚睡的人会发现身体老得快,头发白得早、掉得多 , 甚至牙齿不坚固、耳鸣头晕等,这些都是气血亏损导致的 。
一更 19:00~21:00 二更是21:00~23:00 三更是23点到次日1点4更是1:00~3:005更是3:00~5:00
具体指的就是在当天晚上的11点到第2天凌晨的1点左右,这个时候就属于后半夜,而且在古代的时候没有钟表,用三更半夜也会形容时间 。
三更指的就是子时,也就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这段时间,因为古代的时间是12小时制,所以一个小时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
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三更半夜的三更是几点到几点?

文章插图
5、半夜三更的三更是几点半夜三更的三更是晚上的23:00到第二天1:00两个小时 。古代除了十二时辰计时以外,针对漫漫长夜,也制定了单独的计时方法,那就是“更” 。一夜一共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也就是现在的2个小时 。
五更对应的时间分别为:
一更:戌时 , 晚上7点到晚上9点 。
二更:亥时,晚上10点到晚上11点 。
三更: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
四更:丑时,凌晨1点到凌晨3点 。
五更:寅时,凌晨3点到凌晨5点 。
古代为了夜间报时,还产生了一种职业,那就是更夫 , 就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 , 打更的人通过打梆子或者敲锣的方式,进行巡夜报时 。人们听到更夫的打更声 , 便知道了时间 。
古代十二时辰
子时——晚11点钟到凌晨1点钟
丑时——1点钟至3点钟
寅时——3点钟至5点钟
卯辰——5点钟至7点钟
辰时——7点钟至9点钟
巳时——9点钟至11点钟
午时——11点钟至下午1点钟
未时——13点钟至15点钟
申时——下午3点钟至5点钟
酉时——下午5点钟至7点钟
戌时——下午7点钟至晚9点钟
亥时——晚9点钟至11点钟